鐵馬金戈

第1237章傳奇旅長魏大光(1/5)

    魏大光(1911—1939.7),出生在河北霸縣(今霸州)的一戶農民家庭。

    1935年到天津當搬運工,積極參加抗日救亡活動。1938年3月28日以魏大光為首組織的華北人民抗日聯軍二十七支隊宣布正式成立。

    隨後,聯軍在冀中平原一帶向日寇展開了反侵略武裝鬥爭。日軍曾派來兩名美女特務企圖拉攏腐蝕官兵,刺探軍情,被魏大光查明後處決。

    由於魏大光機智勇敢、帶兵有方,1938年底在河北肅寧被賀龍提拔為旅長。

    1939年7月,魏大光奉上級指示,回大清河一帶收編地方武裝,中途與日軍遭遇,在與日軍激戰中壯烈犧牲,年僅28歲。

    1939年9月,在河北省靈壽縣召開追悼大會,由廖漢生主持,賀龍、關向應送了挽聯。

    不久,葉劍英參謀長在《八路軍軍政雜誌》上發表了《悼八路軍魏旅長大光光榮殉國》的文章,稱他是“為國家盡了大忠,為民族盡了大孝”。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魏大光,河北霸縣(今霸州)人,民國24年(1935年)秋,因被人誣告,聞訊後隻身逃往天津,在碼頭上當搬運工人,開始接受革命思想,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

    1936年冬因破壞日商在天津開設工廠的配電裝置而被捕入獄。在獄中他結識了不少革命難友,懂得了許多革命道理。

    魏大光常對別人說:“我是在監獄裏上的革命學。”

    1937年盧溝橋事變後,魏大光出獄回鄉組織起1000多人的抗日武裝,曾指揮所部取得永清吳家場反日軍包圍戰鬥的勝利。

    1938年3月率部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整編,任華北人民抗日聯軍第27支隊司令員。

    為提高部隊戰鬥力,魏大光對部隊進行整頓,製定了各種規章製度,加強了思想政治工作,並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的支持,使部隊麵貌煥然一新,部隊迅速發展到6000餘人。

    魏大光指揮部隊在武清、霸縣一帶進行英勇機智的抗日遊擊鬥爭,取得霸州王莊子村中亭堤伏擊戰、勝芳保衛戰等戰鬥的勝利。

    他還經常派人潛入天津市區,破壞敵人輸電線路等設施,攪得敵人驚恐不安。日軍多次派遣特務打入27支隊,均被粉碎。

    1938年11月,日軍對津西地區進行第二次“掃蕩”,第27支隊奉命向大清河南轉移,開赴冀中。

    部隊中一些人不願離開家鄉,產生離隊思想。魏大光深入基層做艱苦細致的思想工作,反複闡明隻有在黨的直接領導下,才能發揮更大的作用。

    同月底,部隊到達任丘青塔鎮一帶,改編為八路軍第3縱隊兼冀中軍區獨立5支隊,魏大光任司令員。

    1939年4月又改編為八路軍第120師獨立2旅,魏大光任旅長。

    從此,這支部隊進入野戰軍行列,成為中國人民抗日武裝的一支主力軍。

    隨後,魏大光率部參加了著名的齊會戰鬥。

    5月,賀龍派魏大光回霸縣、永清等地擴編抗日隊伍。魏大光不辭辛勞,與各地武裝首領進行廣泛接觸,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至8月間,將霸縣、安次、永清等十幾支抗日武裝千餘人收攏起來,在永清劉靳各莊一帶集中。

    26日在霸縣大寧口村北與日軍遭遇,戰鬥中壯烈犧牲。

    1911年9月,魏大光出生於河北霸縣(今霸州)大韓家堡村一個貧農家庭。

    1935年,魏大光來到天津碼頭當了搬運工人,在工人隊伍裏接受了先進的革命思想,參加了許多抗日活動。

    1936年因為打砸日本工廠被捕入獄。在獄中,他幸運地認識了幾位共產黨員,懂得了靠幾個英雄好漢是打不敗日本侵略者的道理,大家隻有組織起來,共同抗日,人民才能得解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