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35章文武雙全少將軍(1/5)

    劉禮年(1915-1938)八路軍120師359旅717團政委,1938年3月31日在山西省寧武縣石湖河作戰中犧牲,犧牲時任八路軍第120師359旅717團政治委員。

    1928年,劉禮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同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後轉為中國共產黨員。

    1934年,隨紅6軍團突圍西征,後參加長征。

    1935年,任紅6軍團第16師第47團政治委員。

    1936年,任紅6軍團第16師政治部主任。

    1937年1月,紅6軍團縮編,任第53團政治委員。抗日戰爭爆發後,任八路軍第359旅第717團政治委員。

    1938年,隨部隊開赴山西寧武縣抗日前線,在一次巡視陣地時,被日軍炮彈擊中頭部,壯烈犧牲。

    “勇敢上前線,努力殺敵人”這是紅軍戰士劉禮年的大哥勉勵他參軍的話。

    由於不甘心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剝削壓迫,劉禮年十三歲就參加了紅軍,他牢記大哥的囑咐,在革命的隊伍中英勇奮戰,屢立戰功。從長征途中到抗日前線,由一個紅少年成長為工農紅軍的年輕指揮員。

    劉禮年是蓮花縣路口鄉人,1915年生。1928年參加紅軍。那時他不僅年齡小,個子也矮,帶的短槍還經常打小腿。戰士們都叫他“小鬼”。

    所以他所在的那個連的連長見了他,就對排長發脾氣,說:上級怎麽搞的,收這麽個孩子來當紅軍?

    但是過了三個月,連長對他熟悉了,又覺得這孩子聰明伶俐,辦事穩重,很有主見,所以很多事都樂意交給他辦,甚至重要事情也找他商量了。

    劉禮年在部隊進步很快,十四歲當連指導員,十六歲當團政委,十七歲任師政治部主任。他作戰勇敢,衝鋒陷陣,如猛虎下山,威不可擋。

    但作為指揮員,卻又有勇有謀,在沒有充分把握之前,決不任性輕敵。

    有一次,部下一位連長,見劉禮年年紀輕輕就擔任部隊領導職務,認為他隻是僥幸獲得提升罷了,決沒有什麽實際本領。

    然而在戰場上,當接觸敵人時,這位連長見劉禮年沉著冷靜,指揮若定,從容帶領部隊打垮了敵人的進攻,這才真的佩服他。

    1937年,劉禮年所在部隊由一個軍縮編為一個團,叫七一七團,是個有四千人的大團。

    10月份,團政治委員(原叫政宣局主任)劉道生調走,由劉禮年接任七一七團政委。

    劉禮年不僅作戰英勇,而且能文能武,工作能力強。長得又很漂亮,會搞文藝,還會編歌曲。

    長征途中,不管炎熱酷暑,還是天寒地凍,他總是走在隊伍前頭,為了鼓舞掉隊的戰士趕上隊伍,他總是根據當時當地的具體情況,編出各種鼓動口號,以及快板、歌曲等,交給宣傳隊去宣傳。

    每次歌曲編出後,先教政治處的同誌,然後幾個人分頭到連隊去教。

    有一天晚上,天氣很冷,幾個負傷的同誌沒有趕上隊伍,大家都垂頭喪氣,沒有勁頭再趕路了。

    突然其中有一位說:你聽,誰在唱我們劉政委編的紅軍歌曲呢?

    於是片刻間大家精神都振作起來了,幾個人唱著歌,繼續往前趕,不久就發現了篝火,找到了隊伍。

    這雖然是一個傳說,但也可以說明劉禮年的宣傳工作在當時是很有成績的。

    劉禮年身體本來就很單薄,以後在一次戰鬥中又中了彈,子彈穿過臉部,留了一個疤,不但破了像,而且以後內傷經常發作,日夜發寒發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