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231章忠誠的戰士一一範子俠(1/5)

    範子俠(1908—1942),江蘇豐縣人,少年時代投筆從戎。

    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範子俠在劉伯承、鄧小平的直接關懷下,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2年2月12日,在粉碎日本侵略軍掃蕩的河北省沙河縣柴關戰鬥中壯烈犧牲,時年34歲。

    範子俠將軍犧牲後,八路軍一二九師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在《新華日報》撰寫紀念文章對他高度評價,認為範子俠將軍是“模範的布爾什維克,最忠實於中華民族解放事業的戰士”。

    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體名錄。

    範子俠1908年出生於江蘇豐縣華山鎮大史樓村一個貧苦佃農家庭。

    1922年,14歲的範子俠隻身流浪到福建,毛遂自薦給一個副官當勤務兵,後被送至天津入東北軍隨營學校學習。畢業後,他在東北軍曾任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因不滿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範子俠憤然辭去軍職,另尋抗日救國的其他途徑。

    1933年範子俠加入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並任某部團長,率部參加克複康保、多倫等地區對日軍作戰。

    1935年綏東抗戰爆發後,範子俠秘密打入偽軍李守信部金憲章旅,任營長,在百靈廟戰役中策動全營起義,並迫使金憲章旅投降。

    範子俠因此被國民黨軍事當局視為危險分子,遭到禁錮,直到七七事變後才獲釋出獄。

    全國抗戰爆發後,範子俠組織抗日義勇軍,在河北無極、槁城、新樂、行唐一帶打遊擊。

    1938年春,範子俠自改番號為冀察遊擊第二師,率部由河北行唐南下,轉戰冀西、豫北一帶。

    1939年6月,範子俠應邀在八路軍129師師部與師長劉伯承、政委鄧小平見麵。

    同年11月,範子俠所部被改編為129師平漢遊擊縱隊,範子俠任司令員。同年底,範子俠加入中國共產黨。

    1940年範子俠任八路軍第129師新編10旅旅長,率部參加了百團大戰。

    1942年2月,日軍對太行、太嶽抗日根據地發動“第2期駐晉日軍總進攻”。2月12日,範子俠在沙河展開反“掃蕩”激戰時中彈犧牲,時年34歲。

    範子俠家境貧寒,6歲喪母,靠族人幫助才上完小學。1922年,流浪到福建,進入一所中學半工半讀。

    後來投筆從戎,開始給一副官當勤務兵,後被選送到天津東北軍隨營學校學習,畢業後在國民黨軍隊中曆任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等職。

    1931年,範子俠所在的部隊被調往江西圍剿紅軍。時值“九一八”事變爆發,他痛感外敵入侵,民族危亡,內戰不息。

    在“圍剿”前線召開的軍事會議上,他聯合正義青年軍官喊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呼聲。

    然而,軍事當局卻答複“有言抗日者格殺勿論”。範子俠憤慨至極,毅然辭去軍職,另尋抗日救國的途徑。

    “七七事變”後,他在行唐、槁城一帶,聯絡抗日誌士,成立抗日義勇軍。

    1939年底,在八路軍總部首長和劉伯承師長、鄧小平政委的親切關懷下,他將部隊易幟為“平漢抗日遊擊縱隊”,接受八路軍的領導。不久,他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42年,範子俠兼任八路軍太行軍區第六分區司令員,他率領部隊轉戰冀西山區,持續打擊敵人。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