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65章我們是鐵的新四軍(1/5)

    就像《新四軍軍歌》裏寫的一樣:東進東進,我們是鐵的新四軍……在長達8年的時間裏,新四軍對敵發起了無數次大小戰役,有力的打擊了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

    時隔幾十年後,這些經典的戰役,依然值得我們去回顧一下!

    首先我們來看看1938年7月10日的新塘戰鬥,此戰鬥是一個經典的伏擊戰。

    新四軍第1支隊第2團第2營部分部隊在南京至句容公路上的新塘附近成功設伏。

    10日上午,9輛載著日軍100餘人和重武器的汽車從南京向新塘駛來。日軍一進入新四軍的伏擊圈,即遭到猛烈襲擊。

    日軍下車頑抗,激戰約半小時後,日軍從句容縣城和湯山鎮又派出援兵500餘人,並在汽車、坦克、騎兵和飛機掩護下,向新四軍逼近。

    新四軍並沒有戀戰,打掃完戰場遂迅速轉移。

    此次戰鬥持續約1小時,斃傷日軍40餘人,擊毀敵汽車兩輛,而新四軍無一傷亡。

    這雖是一個小戰鬥,但整個戰鬥過程(包括打掃戰場)步驟緊湊、幹淨利落、一氣嗬成。

    1938年8月新四軍在皖南小丹陽一帶粉碎日軍“掃蕩”的戰鬥。

    8月22日,日軍為保護京(南京)滬(上海)、京(南京)蕪(蕪湖)鐵路的交通運輸,集中4500餘人,在20餘架飛機及坦克、大炮掩護下,分八路向安徽當塗縣小丹陽、雞籠山一帶新四軍駐地進攻。

    新四軍第2支隊以小部兵力進行阻擊,主力在小丹陽對敵一路給予打擊後,跳至外線,對當塗之敵和南京、江寧縣陶吳鎮等地日軍進行襲擊。

    第1支隊發動地方武裝和人民群眾,對京杭、京滬、句容、丹陽等鐵路、公路展開破襲。

    至8月26日,日軍被迫退卻。此次戰鬥共擊斃日軍20餘人,擊傷30餘人,繳獲噴煙筒60餘個、軍用品一批,並收複了小丹陽、薛鎮、護駕墩、橫溪橋、桑園鋪、博望等地,粉碎了敵人的“掃蕩”。

    這是一個規模較大的戰役,戰場上瞬息多變。但整個戰役期間,新四軍協同作戰默契、各個環節絲絲入扣,並且做到了新四軍無傷亡。

    1939年1月新四軍的首次長途奔襲戰鬥更是奇巧。

    1月18日,新四軍第2支隊第3團由支隊副司令員粟裕率領,從江蘇省高淳縣與安徽省當塗縣交界地區踏雪冒雨出發,長途奔襲安徽省蕪湖日軍飛機場附近的偽軍據點官陡門。

    20日傍晚到達當塗縣亭頭鎮,即派小分隊封鎖南北通路,監視黃池鎮、青山街的日軍。

    突擊部隊以木船、繩索渡過青山河,然後跑步奔襲,於21日淩晨4時抵近官陡門,衝進偽軍據點。

    此次戰鬥,從開始攻擊到解決戰鬥約8分鍾,連同清掃戰場總共不足半小時,全殲守敵300餘人,其中俘57人,繳獲機槍4挺、長短槍70餘支。

    1940年5月14日三官殿伏擊戰,新四軍挺進縱隊剛返回江都大橋吳家橋地區,日偽軍300多人分三路從仙女廟出發,向大橋地區猛撲。

    隨後,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激戰,大部分日軍被消滅。

    這次戰鬥共斃傷日偽軍40餘人、俘虜20餘人,繳獲各種重武器近百件,彈藥近萬發,軍用物資能裝60輛大車,極大支援根據地抗戰,新四軍此役大獲全勝。

    1945年12月的高郵戰役,是新四軍對日本侵略者的最後一戰,也成為抗日戰爭中中國軍隊對日寇的最後一戰,抗戰史上濃墨重彩的經典戰役。

    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數月,高郵日軍仍拒絕向新四軍繳械投降。

    12月19日至26日,華中野戰軍第七、八縱隊、新四軍華中軍區,對拒不投降的日軍堅決予以消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