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64章鐵軍第一師②(1/4)

    1944年,蘇中抗日根據地經過艱苦奮鬥,獲得了全麵的發展和提高。

    日軍老兵成份越來越少,士氣越來越低落,控製的蘇中地方僅及16%多一點。

    我地方武裝已能獨立擔負打擊、殲滅日偽,堅持原地鬥爭的任務,主力部隊隨時可以用於機動作戰。

    1師、蘇中區黨委及時提出了“更頑強地堅持原地鬥爭和更有效地準備反攻力量“的方針。

    粟裕意識到現在敵人正在作垂死掙紮,戰爭進行到了轉折關頭,作為戰區的指揮員,必須正確估量形勢,把握時機,積極主動地推進形勢的發展。

    早在1943年6月,粟裕奉命去軍部駐地(淮南盱眙黃花塘)參加整風會議和匯報工作,便帶少數參謀、測繪人員和一個連,有意識地選擇路線,對沿途地形,敵情進行實地調查。

    當時就特別注意到淮安、阜寧、寶應三縣邊界的淮寶地區,該地區是我新四軍第1、第2、第3、第4師的結合部,也是日軍華北65師團和華中64師團的結合部。

    該地中心據點為車橋鎮,位於淮安東南20公裏處,拿下這一地區,可以獲得一個相對穩定的地區,便於部隊休整。

    該鎮駐紮日軍一個小隊,約40餘人,偽軍一個大隊,約500餘人。他們加高圍牆,拓寬外壕,架設鐵絲網,修建了53座碉堡,構成了綿密的交叉火力網。

    以車橋為中心,在外圍還有十幾個堅固據點相拱衛。

    車橋地處中心,來援方向較多,但日軍兩個師團部的駐地徐州、揚州,距車橋都比較遠,無法及時來援,其主要增援方向來自淮安。

    為此,粟裕決定調集主力第1、7、52團和蘇中軍區教導團及第4分區特務團等共5個多團的兵力,采取攻堅打援並舉的方針,決心不惜犧牲,堅決攻占車橋,同時殲滅敵人的增援部隊。

    以前1師對日軍打的都是遊擊戰,這次集中5個團的兵力,還有地方武裝和民兵配合,對日軍舉行這樣規模的攻勢作戰,在蘇中抗日遊擊戰爭中是沒有前例的。

    1944年2月下旬,1師召開兼蘇中軍區召開團以上幹部會議,具體研究製定作戰方案,5個多團的兵力臨時編為3個縱隊,由副師長葉飛擔任前線指揮。

    第1縱隊以1旅1團、3分區特務營即泰州獨立團1個營編成,在車橋西北蘆家灘附近構築防禦陣地,擔任淮陰、淮安方向的打援任務。

    第2縱隊以3旅7團、師炮兵大隊編成,擔任主攻車橋的任務。

    第3縱隊以18旅52團及江都、高郵獨立團各1個營,在車橋以南崔河附近構築防禦陣地,擔任曹甸、寶應方向警戒。

    另以師教導團第1營及第4軍分區特務團兩個營組成預備隊。

    此外,電請第3師兼蘇北軍區部隊在淮安縣東北順河集、鳳穀村一線積極活動,保障攻擊車橋部隊的北麵安全。

    3月4日午夜,按照預定計劃,3旅旅長陶勇指揮第2縱隊,從南、北兩個方向成衝鋒隊形摸向車橋土圍。

    5日淩晨1時50分,月光下的圍牆上突然搭上幾十副雲梯,一陣短促的騷動中,突擊隊員翻上了牆頭。

    10分鍾後,南、北數十顆信號彈飛上天空,戰士們潮湧般越過了深壕。車橋戰役開始了!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