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58章江南與江北(5/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次年1月17日,改稱為山東野戰軍第1縱隊。12月,曾南下江蘇參加宿北戰役。

    第2旅“皖南事變”後,由蘇北指揮部第2縱隊改編。旅部駐劉莊。旅長王必成,政治委員劉培善。轄第4團(由第2縱隊第2團改編),第5團(由第2縱隊第6團改編),第6團(由第2縱隊第9團改編)。

    民國31年(1942年)11月,第2旅旅部兼蘇中第2軍分區機關,同時,第4、第5團合編為第4團。

    12月,第2旅免兼蘇中第2軍分區。由王必成率領第4團、旅教導隊以及興化、鹽城獨立團各一部,南下蘇南溧水裏佳山地區,與第16旅合編為第16旅。

    第3旅“皖南事變”後,由蘇北指揮部第3縱隊改編。旅部位蹇塔附近。旅長陶勇,政治委員劉先勝。轄第7團(由第1縱隊第3團改編)、第8團(由第1縱隊第5團改編)、第9團(由原第4團第3營渡江增援後,與蘇中第4軍分區地方武裝一部合編)。

    民國31年(1942年)秋,第3旅旅部兼蘇中第4軍分區機關。主力軍地方化後,以第7、第8團各2個營合編為第7團。其餘拆散充實地方武裝。

    抗日戰爭時期,堅持蘇南地區鬥爭的新四軍主力部隊第6師。民國30年(1941年)3月上旬,由新江南指揮部改稱的第2支隊和由“江抗”東路指揮部改稱的第3支隊合並編成。師長兼政治委員譚震林。

    轄第16、第18旅和江南東、西路2個保安司令部,共8000餘人。次年11月1日,新四軍第1、第6師領導機關合並,對外仍保留第6師番號。

    第16旅民國30年(1941年)4月28日,由新江南指揮部改稱的第2支隊改編。旅長羅忠毅(兼),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廖海濤。

    轄第46團(由第2支隊第4團改編)、第47團(由第3團與金壇人民抗日自衛團合編)和獨立第2團。8月,組建第48團。

    11月28日淩晨,第16旅旅部和蘇南黨政機關駐地溧陽塘馬村遭日軍重兵突襲,羅忠毅、廖海濤等270人在戰鬥中犧牲。

    新四軍軍部令第46團團長黃玉庭、政治委員鍾國楚分別代理第16旅旅長和政治委員。

    不久,譚震林從江北到達溧水整頓部隊。譚兼第16旅旅長,鍾國楚任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民國31年4月,鍾國楚任旅長,江渭清任政治委員。

    此時,第16旅旅部駐溧水裏佳山,繼續堅持以茅山為中心的抗日根據地。

    7月,擊退國民黨軍的進攻。10月,第18旅所屬第51團團部率第1營南移溧陽地區,歸第16旅建製。金丹武地方黨成功地接應了汪偽常州飛機場警衛營官兵280人起義,改編為第16旅獨立第3團,不久編入第47團。

    第1、第6師領導機關合並後,決定第2旅南移蘇南根據地。

    民國31年12月30日,第2旅旅長王必成率第4團、旅教導隊以及興化、鹽城獨立團各一部從東台出發,於民國32年1月12日到達溧水裏佳山地區,與第16旅合編為第16旅。

    旅長王必成,政治委員江渭清。轄第46、第47、第48、第51團和獨立第2團。

    民國34年1月蘇浙軍區成立後,第16旅改編為蘇浙軍區第1縱隊。司令員王必成,政治委員江渭清。轄第1、第2、第3支隊,計8300餘人。

    第18旅民國30年(1941年)3月中旬,由“江抗”東路指揮部改稱的第3支隊改編。旅長江渭清、政治委員溫玉成。始轄第52、第53、第54團和江南保安司令部,後增編第51團。

    7月,日偽軍1.5萬餘人對蘇州、常熟、太倉地區進行“清鄉”。為統一指揮,第18旅將第54團在蘇常太堅持鬥爭的第2、第3營與警衛第2團合編為東路支隊(後該部在日偽軍“清鄉”中全部損失)。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