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57章愐懷(1/4)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後,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活動於蘇南茅山、東路地區(無錫至江陰公路以東,南京至上海鐵路以北)的江南指揮部及其所屬部隊編成新四軍第6師。

    該師所轄第2、第3支隊(由江南抗日救國軍東路指揮部改稱)依次改稱第16、第18旅,譚震林任師長兼政治委員,羅忠毅任參謀長。

    全師共8000餘人。第6師成立後,擔負堅持蘇南敵後抗戰,阻止國民黨頑軍破壞根據地的任務。

    4月上旬,第16旅西返茅山恢複抗日根據地,5月,在溧陽縣西北黃金山地區,擊潰國民黨頑軍1個師的三次進攻,收複溧陽、溧水、江寧、句容地區,鞏固了茅山根據地。

    7月,日偽軍1.5萬餘人在蘇州、常熟、太倉地區實施“清鄉”,第18旅迅即展開反“清鄉”鬥爭。

    8月,師部率第18旅主力轉移到丹(陽)北地區。

    9月,日偽軍轉向江陰、無錫、常熟地區進行“清鄉”,第18旅在組織有力反擊後,奉命北渡長江抵達蘇中江都、高郵、寶應地區,執行開辟新根據地的任務,11月劃歸第1師建製。

    為配合東路地區反“清鄉”鬥爭,7~11月,第16旅向句容、丹陽、武進、金壇等縣境的日偽軍發動進攻,先後攻克丹陽縣延陵、九裏鎮等據點30餘處。

    11月28日,日偽軍3000餘人奔襲駐溧陽西北塘馬村的第16旅旅部,第六師參謀長兼該旅旅長羅忠毅、旅政治委員廖海濤率領部隊英勇阻擊,掩護黨政機關和群眾安全轉移,羅忠毅、廖海濤等270餘名指戰員犧牲。

    1942年春,在譚震林主持下,第16旅認真總結經驗教訓,繼續堅持以茅山為中心的蘇南抗日根據地。

    同時實行精兵簡政和主力軍地方化,加強軍政訓練,提高部隊戰鬥力。

    6月,16旅挫敗了日偽軍3000餘人對宜興縣閘口地區的“掃蕩”,收複了太湖沿岸地區。

    7月,16旅攻克溧水西南博望、小丹陽等日偽軍據點,恢複了橫山抗日根據地。

    10月,第6、第1師領導機關合並,歸第1師師長粟裕統一指揮,對外仍保留第6師番號。譚震林調離第6師。

    年底,新四軍第1師第2旅主力從蘇中渡長江南下,與第16旅合編,仍稱第16旅。

    1943年3月,第16旅在丹(陽)北、茅山等地區繼續進行反“清鄉”鬥爭。

    4~6月,國民黨頑軍集中10餘個團的兵力兩度向溧陽、溧水地區進攻,第16旅被迫自衛反擊,打退了頑軍的進攻。

    9月底,日偽軍向蘇浙皖邊區發動進攻,第16旅為牽製、打擊日偽軍,積極向郎溪、廣德、溧陽、高淳淪陷區進擊,開辟了廣大遊擊區。

    1944年春,第16旅挫敗日偽軍4000餘人對廣德、郎溪地區的“掃蕩”。8~10月,第16旅向日偽軍發動進攻,攻入長興縣城,並攻克長興外圍據點10餘處,收複溧(陽)南地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