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56章紅管家葉進明、蔡輝(1/5)

    新四軍共7個師,第七師人不多地盤也小,卻為何最富裕?

    當年新四軍中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一師打的仗多,二師造的香煙多,三師拔的據點多,四師的騎兵多,五師占的的地方多,六師吃的苦多,七師上交的銀子多。”

    從這句話可以看出,在新四軍幾個師中,七師的經濟狀況最好,上交的經費最多。

    這是為何呢?事實上七師的人數並不多,駐地皖江抗日根據地範圍也不大,為何能上交最多的經費呢?

    這裏麵供給部副部長葉進明的功勞最大。

    葉進明,浙江餘姚人,17歲參加革命,18歲入黨,曾在上海長期從事地下工作。

    1937年12月新四軍成立時,他就參與了籌建工作,後來擔任了新四軍總兵站站長。

    皖南事變後,兵站改為供給部,他又擔任副部長,一直負責財政和供給工作。

    1944年12月,新四軍參謀長賴傳珠找到了葉進明,安排他前往七師為軍部解決物資和經費問題。

    新四軍一共七個師,為何單單挑選七師呢?

    原來雖然一師地處蘇中糧倉,但那裏日偽勢力強大,還有不少頑軍,幾乎是個兵窩子,老百姓的糧食往往不到成熟就被搶光。

    三師地處蘇北,東臨黃海,靠海的幾個縣都是鹽堿地,年年減產,老百姓糧食不夠吃。

    另外幾個師所在地的經濟狀況就更差了,因此軍部決定,將七師的駐地巢湖、無為、蕪湖等地設為籌糧籌款的重點。

    這一帶自然環境好,風調雨順,稱得上是魚米之鄉,並且這裏日偽勢力相對其他根據地來說較弱,便於開展工作。

    巢湖、無為地區曆來是兵家必爭之地,這裏不僅地勢險要,而且自古就是屯糧要地。

    三國時期孫權建都金陵後,首先派兵控製這裏的糧食;唐末天下大亂,也是首先搶占這裏;到了明初朱元璋與陳友諒作戰,在這裏存夠了足夠三年的糧草。

    到了近代,太平軍攻打南京,途徑此地休整征糧;後來清軍鎮壓太平軍,也是首先控製這裏,卡斷了太平軍的糧道。

    日本侵略者當然也明白這個道理,也經常派兵在這裏收集糧食。

    葉進明知道自己的任務很重,不但要收集糧食,還要將糧食換成錢款和軍需物資。

    但葉進明並沒提什麽困難,第2天就帶著五六個助手,在警衛部隊護送下,輾轉500裏到了七師師部駐地無為團山。

    葉進明到了之後,了解到七師並不缺糧食,難題是如何把糧食變成錢和軍需物資。

    雖然附近湯溝鎮貿易發達,偽軍也不敢嚴查新四軍暗中賣糧,但是這樣小打小鬧速度太慢,而且很難買到軍需物資。

    在七師首長介紹完當地情況後,葉進明知道不能蠻幹,利用當地漢奸汪子東的身份做掩護,利用他替新四軍“做買賣”,是個不錯的選擇。

    汪子東,浙江紹興人,曾留學日本早稻田大學。畢業回國後,和同為紹興的汪精衛搭上了老鄉關係,論起輩分兩人的太爺爺之前還是拜把子兄弟。

    汪子東留學日本,學的是經商專業,又會一口流利日語,而汪精衛的偽政府剛成立,急需用人,就任命他為商業部糧食科副科長兼蕪湖軍糧收購站站長。

    汪子東到蕪湖後如魚得水,同當地日偽、國民黨混的很熟,不但辦起了公司和商鋪,還建了汪公館。

    汪子東雖然做了漢奸,但風評不算太惡,屬於是可以爭取的對象。

    葉進明到達後,恰逢汪子東母親剛剛過世,正好可以借吊唁的機會混進汪公館和他見上一麵,希望能在其身上打開缺口。

    汪子東辦喪事的第3天上午,葉進明一行幾人來到汪公館,送上一擔禮品和50塊銀元,然後以汪子東堂兄汪子安的名義,前往靈堂上香。

    汪子東正疑惑從沒見過這位堂兄,就被一支槍頂住了腦袋,這時才明白來的是新四軍。

    葉進明開門見山表明了來意:“此次登門隻是想拉你一把,眼下蘇聯紅軍要攻打柏林,日寇成了秋後的螞蚱,蹦達不了幾天,中國必勝,日本必敗已成定局。你考慮過沒有,日本投降後你怎麽辦?我勸你此時不要再為日本人賣命了,要好好考慮考慮你的前途。我們並非要你的腦袋,也不會讓你為難,隻是想和你做生意,讓你成為我們生意上的合作夥伴,我們當然不會讓你吃虧,可以讓你的生意越做越大。”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