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52章無為與有為(1/5)

    我們所知道的曆史一般有三種形象。

    一是曆史形象,這個要有史實、有記載、有考證。

    二是文學形象,這一類大多見著於詩歌、、曆史著作等。

    三是民間形象,主要是民間的傳說、民謠、戲曲等。

    本章介紹的人物有曆史形象,也有文學形象。即有的人物是虛構的,有的人物是實實在在的。

    在安徽的無為,抗戰時發生過一個這樣的故事:新四軍的才女葉媚媚,在南國打遊擊的時候,被粵軍將領宋波看中,倆人互相愛慕。

    但因為兩人是兩股道上跑的車,走的根本不是一條路,雖相愛,卻無法結合在一起。

    於是,抗戰爆發後,參加淞滬和南京戰役的宋波在南京突圍後就留在了無為地區堅持抗戰。

    宋波是粵軍,他沒有選擇返回粵係(1938年10月廣州淪陷)抗日,而是留在安徽組成遊擊挺進軍,內中有什麽隱情嗎?

    自然是有的!因為他所鍾愛的葉媚媚已經整編為國民革命軍新編第四軍了。

    而且新四軍就在安徽省,葉媚媚所在的新四軍軍部就在離無為不遠的涇縣雲嶺。

    按理說,粵軍也好,新四軍也好,同屬國民革命軍,兩股道上跑的車,現在總算跑到一股道上來了。

    其實也不盡然。眾所周知,新四軍是共產黨領導的軍隊,而粵軍卻是國民黨的部隊一一還是兩股道上跑的車。

    也就是說,宋波之所以留在安徽抗日,完全是為了他的紅顏知己葉媚媚。

    然而奇怪的是,宋波和葉媚媚雖然近在咫尺,卻互不知曉(雖然有一方知曉,但是囿於某種原因不能相認)。這樣竟然有三年之久。

    到了1941年,皖南發生了震驚中外的事變:新四軍軍部及皖南部隊九千餘人奉蔣介石命令撤至江北,途中卻遭到國民黨的部隊八萬餘人的圍攻,新四軍損失慘重。

    為什麽會發生這樣的事?前麵的章節己經多有敘述,本章不再予於贅言。

    本章所要敘述的是,葉媚媚就在新四軍的突圍部隊裏,而且竟然突圍至無為縣一一宋波的部隊轄區內。

    宋波以前是粵軍中將師長,南京突圍後,他的手下隻剩六七百人,可謂損失慘重。

    但他毫不氣餒,堅持抗戰,幾年下來,部隊竟然發展到四千餘人。

    此時(皖南事變時),他雖然還是隸屬於桂係李品仙,卻是一支不受李氏約束的獨立部隊。

    宋波救下了心上人葉媚媚,於是“近朱者赤”,宋波的心路曆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由秘密接近共產黨,到公開投奔共產黨。

    宋波的所作所為,當然不為李品仙所容忍。李品仙對宋波下了通緝令。宋波順水推舟,將四千餘人的部隊拱手讓給了新四軍。

    這支新生的新四軍部隊就是新四軍特一旅。而特一旅的一部由軍部直轄,一部由宋波、葉媚媚帶領隸屬於第七師。

    本章就簡單介紹他們在無為的戰鬥故事。

    首先我們介紹一下無為。

    無為地處皖中,南瀕長江,北依巢湖,與銅陵、蕪湖隔江相望,自古以來被人們視為風水寶地。

    幾千年來,國家的興衰治亂,人民的悲歡離合,朝代的更迭變換,文化的興廢傳承,不知演變了多少次,無為也不例外。

    在這塊令人仰慕的熱土上,曆史上人文薈萃,業績輝煌。曾兩次出現“舒庸國”和“臨湖侯國”,雖是曇花一現,但也說明無為昔日的繁華。

    無為古為水澤國,通江達海,水運交通便捷。

    三國時,曹操征吳,在“濡須口”兩次大捷,讓無為聲譽鵲起,千古流傳。

    曆代帝王對無為都十分青睞,先後在無為境內設置巢縣、襄安縣、臨湖縣、開城縣、扶陽縣。

    隋設無城鎮,北宋建無為軍,後置無為縣(1070年)及路、州等建製。

    由於無為建縣的曆史較晚,現在不少人誤認無為曆史不足千年,這種說法欠妥。

    從目前發現的“襄安白鶴觀遺址”來看,無為的曆史可前溯到商周時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