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51章馳騁皖江(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三月至四月,曾希聖、何偉、周新武等同誌先後在無為東鄉長壩吳和巢南銀屏山區主持召開了全區的黨政軍幹部擴大會議,會議在黨中央關於建立和鞏固華中抗日根據地的決定和中原局關於“堅持皖南,發展皖中”的指示的基礎上統一了認識,明確了方針。

    並決定將從皖南事變中突圍到達無為的700餘名幹部、戰士和原在皖江地區堅持鬥爭的無為遊擊縱隊以及三支隊挺進團共1900餘人組建成新四軍第七師。

    隨後,於1941年5月1日,在無為白茆胡家瓦屋召開大會,通電全國,宣布七師正式成立,同時還成立了由呂惠生任縣長的無為縣抗日民主政府。

    皖江根據地初建時,采取建立“隱蔽據點,穩步向四方發展”的方針。

    1941年春,由林維先任團長的挺進團,首先分兩路向宿鬆、望江等地推進,於4月24日與張體學領導的五師鄂豫挺進縱隊獨立團在宿鬆會師,從而打通了與五師的聯係。

    同年7月,挺進團奉命進入宿望湖區,會同堅持在這一地區的贛東北特委共同開辟了該地。

    至此,挺進團在皖西已先後開辟了桐西和泊湖兩塊遊擊根據地,使皖江根據地擴展到皖鄂贛邊界。

    為配合挺進團的行動,謝忠良、黃火星奉命率五五團亦於7月進入桐東三公山一帶。

    在挺進皖西的同時,七師為堅持皖南敵後的抗日鬥爭,先後派何誌遠等率皖南獨立大隊到銅青南地區。

    該部與胡明等領導的黃山遊擊隊活躍在皖南山區,既打擊和牽製了敵人,為皖江根據地向南發展提供條件,又對活動在蘇南的六師,起著軍事上的策應作用。

    含和及巢北地區,是皖江根據地與二師、軍部以及連接淮南根據地的紐帶,自1941年9月起,由李岩等分期分批率領武裝開辟含和地區。

    次年,建立了含和獨立團,使打通二師、七師交通線的戰略計劃得以實現。

    至此,皖江根據地擴展到安徽的大江南北,並溝通了二師、五師與軍部的聯係,使鄂豫邊、皖江、淮南三塊敵後抗日根據地相互呼應。

    1943年,皖江根據地對日偽頑的鬥爭進入了極為艱苦的困難時期。

    3月至4月,日軍連續兩次抽調重兵對皖江根據地的中心區—一無為縣進行瘋狂的掃蕩,企圖迫使根據地內的主力部隊退縮至狹窄的巢南銀屏山區,一舉加以聚殲。

    與此同時,國民黨反動派積極配合日軍,出動桂頑五二八團、保八團、二支隊分別進攻桐東、含和地區,妄圖切斷我交通線,陷皖江根據地於孤立無援的境地。

    根據地軍民克服重重困難,最終取得了兩次反掃蕩和反頑鬥爭的重大勝利。

    據1943年統計,新四軍第七師對日偽作戰達189次,反頑鬥爭達213次,根據地軍民經受了嚴酷的鬥爭考驗。

    1944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發展,皖江根據地進入了保衛根據地、迎接抗戰最後勝利的時期。

    軍民同仇敵愾,於1944年3月取得周家大山反頑鬥爭的勝利。

    1945年2月,粉碎了桂頑一七六師的進攻。

    此後,根據地軍民擔當起“驅逐日寇,收複失地”的重任,由內線作戰轉入外線作戰。自8月17日收複無為縣城起,我軍相繼攻克了鳳凰頸、襄安、運漕、雍家鎮、望城崗等40餘處敵偽主要據點。

    與此同時,皖南部隊也在攻克銅陵、繁昌境內沿江各敵據點後,一度占領蕪湖部分市區。

    在大反攻的十多天時間內,皖江軍民共殲日偽軍萬餘人,解放國土1.8萬平方公裏。

    那麽,七師這支雄師勁旅,其領導人的變化情況又是怎樣的呢?

    我們現在讀曆史,第七師的首任師長是張鼎丞,卻沒想到,張鼎丞並沒上任,沒在七師呆過一天。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