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44章曹甸戰役③(1/3)

    戰役於11月29日拂曉發起,八路軍、新四軍參戰部隊輪番進攻,猛打猛衝,開始即重創韓八十九軍所部。

    韓頑守軍猝不及防,潰敗不支,不得不將兵力收縮在曹甸、平橋、安豐一線,以圖頑抗。

    我參戰部隊一鼓作氣,乘勝進擊,斷頑軍平橋與曹甸及安豐之聯係,並完成對該諸據點的包圍。

    曹甸是寶應縣東北的一個集鎮,西臨寶應湖,周圍是水網地帶。

    曹甸工事堅固,內有碉堡、暗堡四處相通,易守難攻。

    時駐有韓德勤保二旅一部、八十九軍三十三師兩個團及直屬工兵營、特務營、炮營等共約5000多兵力。

    而韓德勤在興化及其附近之保六旅、獨六旅等亦約5000多兵力,隨時可以策應曹甸。

    為此,曹甸已成為消滅韓德勤的最大障礙。

    12月4日,華中總指揮部要求各參戰部隊攻擊前進,在曹甸一線會合,以求得在曹甸徹底消滅韓之主力。

    蘇北的戰況深深牽動著延安的心。當毛主席得知戰役進展情況後,立刻電示華中總指揮部:“隻待曹甸、安豐等地占領,此次戰役即可結束,仍留興化、高郵及它處不打,保存韓德勤與蔣介石講價錢。”

    5日晚,八路軍五縱隊一支隊兩個團率先向曹甸發起攻擊,但由於曹甸易守難攻的特殊地勢,加之頑軍拚死抵抗,故苦戰一夜未能奏效。曹甸戰場遂形成對峙。

    聞訊後的陳毅專抵距曹甸百米之遙的小馬莊,與幾個參謀人員乘坐小漁船,穿蘆葦,隱草叢,察看地形。

    回到指揮室後,陳毅決定仍以突擊的辦法,用猛烈的火力掃清外圍,然後向縱深發展。八路軍、新四軍參戰部隊同時攻擊。

    黃克誠聞知曹甸情況後,根據以往作戰經驗,致電華中總指揮部並報中央軍委,對曹甸戰役的具體打法提出建議:

    “我軍無攻堅武器,曆史上用速戰速決、猛打猛衝戰法攻擊鞏固據點,極少成功。曹甸、車橋等處工事較前堅固,兵力更多,如猛打猛攻,不但勝利把握不大,且有招致重大消耗傷亡可能。我的意見是用持久作戰的方法攻擊。”

    黃克誠隨後又提出6點具體戰法:“(1)首先在4個據點(曹甸、安豐、車橋、涇口)間構築據點,截斷其聯係與增援;(2)肅清4據點周圍之敵據點及附近村落中敵人,將其完全逼入4個據點內;(3)逐步築壘掘溝推進;(4)用小部隊不斷接近,消耗其彈藥,增加其疲勞;(5)派小組潛入,放火燒其房屋;(6)探悉哪有弱點可乘時,即以主力猛擊而消滅之。我如決強攻,請集中新四軍、五縱隊全部迫擊炮、小炮轟擊之。”

    黃克誠的建議非常具體,也很有效,但不可取的是時間太長。當時無論是延安還是華中總指揮部都希望能盡快結束此役。

    尤其是中央專門電示強調:“國民黨甚關心蘇北衝突,你們應堅持原定方針,不打興化,保留韓德勤。並望10天內結束曹甸戰役。”

    黃克誠的意見未被采納。華中總指揮部下達了13日總攻曹甸的命令。

    關於曹甸戰役詳情,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新四軍的組建與發展》一書中是這樣記載的:

    “12月13日16時,攻擊部隊開始運動,19時半總攻開始。因地勢平坦,河溝阻隔,韓軍炮火攻擊,至21時許,八路軍第五縱隊第一團攻入曹甸西北角炮樓,但此時新四軍在東北、東南兩線的攻勢尚未展開,使韓軍得以集中兵力在西線組織反擊;22時許,新四軍第一縱隊經過近迫作業,越過濠溝,不久突破東小圩,占領了部分陣地。可是,此刻八路軍在西線的進攻都處於間歇期,致使韓軍得以在東線進行反擊。進攻先頭部隊未能鞏固住前沿陣地,後續部隊受韓軍炮火壓製,無法向前運動。直到14日拂曉,曹甸東、南、西三麵均各自為戰,未能形成統一的進攻步調。雖突破韓軍前沿陣地,但未能突破曹甸韓軍的基本陣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