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43章曹甸戰役②(1/4)

    曹甸,這座不起眼的小鎮,在史學界蒙著一層濃濃的迷霧。

    華中新四軍、八路軍曾在此痛擊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部。

    究竟應不應該打、如何打?在當時和後來一度掀起爭論的波瀾。本章將為你揭開其中的謎團。

    武力解決韓德勤與統一華中軍事指揮,是劉少奇抵達蘇北後並重思考與亟待解決的兩大問題1940年10月的蘇北平原,輕風拂麵,秋高氣爽。

    正是在深秋的季節,從華北南下的黃克誠率八路軍五縱隊抵達蘇北鹽城,與陳毅率領的新四軍東進北上部隊會師。

    這次會師標誌著八路軍、新四軍協同開辟蘇北根據地的戰略任務已經完成。

    為此,黃克誠給時在皖東的中原局書記劉少奇發電報,請他率中原局機關移駐蘇北,以便統籌華中全局。

    幾乎在接到黃克誠電報的同時,劉少奇也接到中共中央電令“去蘇北與陳會合,布置一切”。

    劉少奇隨即率中原局機關等一行千人,風塵仆仆趕往蘇北。

    10月31日,在阜寧東溝八路軍五縱隊司令部駐地,劉少奇與黃克誠的手緊緊地握到了一起。

    踏上蘇北大地的劉少奇,心情頗為興奮。他來到一處田埂上,眺望四周,河汊縱橫,田地阡陌,秋色喜人。

    這就是他數月來夢縈情牽的蘇北,是他堅定不移堅持發展方向的蘇北,也是他寄予無限希望的蘇北。

    劉少奇充分肯定了黃克誠堅決地執行中央的戰略方針以及中原局的具體戰役部署,從而有了今天蘇北的大好局麵。

    兩天後,黃克誠與劉少奇一道乘汽船,從阜寧經鹽城前往海安,會見時在海安的陳毅和粟裕。

    劉少奇是中共中原局書記,陳毅和粟裕是新四軍蘇北指揮部總指揮和副總指揮,黃克誠是八路軍五縱隊司令員兼政委。他們這次會見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會見。

    他們交談了很多、很久,可謂肝膽相照,息息相通。談話內容涉及到抗日、反頑、建政、剿匪……

    當時,有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始終讓劉少奇難以釋懷,即統一華中軍事指揮。

    早在6月份,劉少奇即致電中央提出:“目前華中部隊已不少,均分散各處,且已取得地區,唯將來在戰略以至戰役上均須配合行動。華中環境各方麵均較華北更複雜,困難更多,而我部隊內部在建製上、指揮上亦不完全一致,問題亦多,在目前迫切需要建立有威信、有工作能力的華中總司令部(公開名稱另定),在指揮上以至建製上統一我華中各部隊。”

    在人選上,劉少奇請中央在朱德、彭德懷、王稼祥及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中擇定一人。

    黃橋決戰勝利後,劉少奇得到中央電報:“同意陳毅統一蘇北軍事指揮,同意胡服(劉少奇)去蘇北與陳會合,布置一切。”

    但蘇北不等於華中,為此,劉少奇與鄧子恢、賴傳珠於10月9日向中央提出:“目前,華中的鬥爭急需建立統一的司令部,而中原局與蘇北指揮部會合僅能解決蘇北的指揮問題。解決華中統一指揮最圓滿的辦法是軍部速即移來,統一華中指揮並可兼指揮江南。”

    然而,由於新四軍軍部在皖南遲遲不能北移,這一計劃事實上亦成空談。劉少奇認為統一華中的軍事指揮,關鍵在於統一八路軍和新四軍兩個指揮係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