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42章曹甸戰役①(1/3)

    曹甸戰役指1940年華中新四軍發動對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的攻擊戰,它是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成立後指揮的首次戰役,也是新四軍武裝開辟寶應的第一仗。

    本章為你整理的曹甸戰役的相關資料,首先來看一看曹甸戰役背後的故事。

    曹甸戰役指1940年華中新四軍發動對國民黨頑軍韓德勤部的攻擊戰,它是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成立後指揮的首次戰役,也是新四軍武裝開辟寶應的第一仗。

    陳毅作為華中總指揮部代總指揮親自指揮了這一重要戰役。

    在曹甸之戰中,新四軍、八路軍以2000餘人的傷亡,殲韓頑8000餘人,雖然由於諸多原因未能達到占領曹甸的目的。但新四軍在戰略上獲得了重大勝利,占領了平橋、涇河,勾通了與皖東的聯係。

    黃橋戰敗後,蔣介石、顧祝同對韓德勤極端不滿,而韓則稱病不起,“懇請鈞座嚴予處分,另派賢能主持蘇北軍政,以挽危局”。

    顧祝同向蔣建議派王懋功取代韓,王不願去,繼之又擬令冷欣率1個師渡江增援,冷也以大部隊渡江困難等理由推諉。

    因此,要想救活韓德勤這塊孤棋,遠水解不了近渴,唯一的希望隻有依靠在隴海路北的魯蘇戰區司令長官於學忠派部就近南下支援。

    而此時的我黨在華中也有一枚孤棋。那就是新四軍軍部孤懸皖南彈丸之地,狹處於無周旋餘地的涇縣山區,麵敵背頑,處境十分險惡。

    中共中央一直關注著皖南新四軍的安危,想方設法要救出這條被圍困在皖南大山裏的大龍。

    兩黨的磨擦不斷升級,蔣介石“原來想先從蘇北下手,後打皖南”,可黃橋之戰結果大出蔣氏所料。

    黃橋戰役之後,周恩來尖銳指出,蔣介石“是要複仇的,在蘇北戰爭結束後,王懋功就到顧祝同那裏去,布置皖南事變”。

    對蔣、顧在黃橋戰後要在皖南報複,延安早有預料。

    1940年9月,黃橋戰前,毛主席、王稼祥就對項英明確指示:“韓德勤部是顧祝同唯一嫡係,受我打擊後,顧有對皖南、江南我軍采取壓迫手段之可能,望項準備應付辦法。”

    “確悉軍令部已向顧祝同發出掃蕩江南北新四軍之命令,請葉、項、胡(即劉少奇,時化名胡服)準備自衛行動。皖南尤須防備”。

    1940年夏天,顧祝同為了“預防並準備製裁”皖南新四軍,特意將上官雲相的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部從江西前線調到皖南。

    9月21日,顧祝同“為統一黨政軍指揮,加強防製起見”,決定成立“對外不公開不行文”的“黨政軍聯合委員會”,由上官任主任委員。

    議定:凡蘇南、皖南“該區域內黨政軍一切有關事項事務,即由第三十二集團軍總司令負責,以命令行之”。

    顧祝同授其防製長江以南新四軍的尚方寶劍。

    黃橋戰後,毛澤東、朱德、王稼祥於10月12日提醒新四軍軍部:“整個南方有變為黑暗世界之可能。但因蔣是站在反日立場上,我不能在南方國民黨地區進行任何遊擊戰爭,曾生部隊在東江失敗①就是明證。因此,軍部應乘此時速速渡江,以皖東根據地,絕對不要再遲延。”

    中共中央擔心黃橋戰後會招來蔣、顧對皖南新四軍的報複,同樣,顧祝同也顧忌如在皖南動手會使蘇北韓德勤遭到更加嚴厲的打擊。

    韓德勤在新敗之餘是否還能經得起再一次攻擊?何況八路軍黃克誠部已挺進到蘇北,顧祝同對此必然要作出慎重的權衡。

    10月28日,葉挺應邀去涇縣會晤上官雲相時,上官極力想從葉挺口中探詢中共黃橋戰後的動向,“著重問及蘇北是否已停止行動,並能否保障今後不再進攻興化”。

    上官還向葉挺透露,蔣對顧在皖南的態度極為不滿,曾有電責顧,顧“還是想以和平方式求得解決皖南問題,緩和蘇北問題,但戰區中黃埔係少壯派則頗有主張即打者”。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