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28章上海擴軍記②(1/3)

    置身狼窺虎伺的大上海招募抗日青年已屬不易,要把日漸增長的應征新兵安全無虞送到根據地,更是難上加難。

    赴滬擴軍之初,各小組每批安排十來個新兵從上海乘火車到蘇州,然後步行進入根據地,輸送風險尚可控。

    後來,一周就要回送三四十名新兵,難度和風險驟增。

    另外,如何搞好特殊環境中招收新兵的政審和體檢,新兵送達根據地後,如何安排不合格兵員穩妥快速返回上海,這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又擺在了眼前。

    林欣兒向“譚老板”請示。譚震林沉思有頃說:“關於上海新兵如何安全帶到根據地,我來想辦法。其他問題,你們自己研究解決。”

    過了幾天,譚震林找到林欣兒說:“今天,沙洲縣的蔡悲鴻來匯報財經工作,你也參加聽聽。”

    蔡悲鴻1940年9月任“新江抗”澄、錫、虞總辦事處財經處處長,翌年初任中共沙洲縣(今張家港市)工委書記和抗日民主政府首任縣長,是新四軍有名的財經專家。

    沙洲縣是長江南岸澄、錫、虞抗日根據地的北屏障,也是溝通大江南北的戰略要地,又是長江航道東接上海、西連南京的交通樞紐。

    抗戰爆發後,日偽規定長江航線中國船隻一律禁航,隻允許外國商船行駛。為打破日偽對長江的封鎖,蔡悲鴻受命兼任沙洲縣江防管理局局長。

    匯報財經工作同擴軍有啥關係?林欣兒不解,像是鑽進了悶葫蘆。及至聽蔡悲鴻匯報,才恍然大悟。

    原來,侵占上海的日本陸軍依靠其把持的京滬鐵路瘋狂斂財,賺得盆滿缽滿。日本海軍十分眼紅,利用其控製的吳淞口和長江口,勾結5艘德國輪船向蘇南等地販運貨物,從中漁利和分肥。

    這5艘德籍輪船通常由上海裝載布匹、煤油、西藥等日用品到沙洲護漕港和江陰黃田港卸貨,然後裝運大米等農副產品返回,形成了上海到江陰的固定航線。

    譚震林聽到這裏,打斷蔡悲鴻的話說:“老蔡,你考慮一下,我們從上海擴招的新兵,有沒有辦法乘這些船到根據地來?”

    蔡悲鴻眼睛一亮,擊節讚歎:“這倒是個很安全的通道!不過,此事需跟上海方麵仔細合計一下,必須搞得很穩妥才好。”

    蔡悲鴻說的“上海方麵”,是指負責蘇南根據地物資采購托運的總代表盛慕萊。盛慕萊是蔡悲鴻妻兄,中共地下黨員,做過黃渡鎮鎮長。

    長江禁航後,他毀家紓難,變賣祖產,在上海呂班路(今重慶南路)特務機構“日本海軍聯歡社”,堂而皇之開辦“中華物產公司”,與偽海軍上海辦事處主任葉樹初隔壁辦公。

    他利用這個身份與葉樹初稱兄道弟,觥籌交錯,還拉上日本顧問鬆岡一起做生意,儼然上海的“路路通”。

    神不知鬼不覺,盛慕萊在長江航道開辟出一條從上海直達蘇南的地下運輸線,源源不斷為根據地輸送手搖電台、無縫鋼管、印刷機、望遠鏡、炸藥、雷管、藥品、紙張等緊缺物資。

    譚震林讚揚盛慕萊是“反經濟封鎖鬥爭的尖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