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26章齊魯大地②(5/5)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

    據原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肖華回憶,由於日軍采用“分進合擊”“鐵壁合圍”等各種毒辣手段,頻繁進行掃蕩和蠶食,根據地被分割成了若幹碎塊。

    魯南基本區被壓縮在東西長40華裏的狹窄地帶,當時僅占有村莊2700餘個,人口64000人,土地麵積2255平方公裏,日軍占據的村莊卻有5583個,人口280餘萬人,土地麵積7312平方公裏。

    根據地南北最寬的地方十餘裏,窄處僅一公裏,對麵打槍,這邊能聽到清晰的槍聲,麵對這樣的局麵,他概括了一句,“魯南的黨政軍民是站在一條線上”。

    肖華記錄下他見證的艱難歲月,“艱苦沉重的戰爭重擔,也壓在根據地人民群眾的肩上了,我們住在莊子裏,老鄉隻好用煎餅來款待,在一般群眾家裏,婦女們頭一天晚上將糠皮、紅薯根和小小的山梨泡進水裏,到雞叫時分就爬起來推轉著沉重的石磨,在小油燈下把它磨成稀漿,然後烙成一張張又酸又澀,難以下咽的煎餅來充饑,大清早起來,辛苦了半宿的女人麵容憔悴,眉眼也被柴煙熏黑了”。

    在山東根據地的艱難鬥爭中,一個值得記錄的重要人物是劉少奇。

    他一方麵通過《大眾日報》指導山東各地的減租減息,另一方麵親自深入東潘、夏莊、黑林子等村了解情況。他指示朱瑞等山東分局負責人,“目前,減租減息就是你們這裏的中心工作,所有工作都要圍繞著這一中心來做”。

    在他的努力下,山東的工作出現轉機。1942年5月4日,山東分局作出《關於減租減息改善雇工待遇開展群眾運動的決定》:“以認真實行減租減息、發動群眾為建設山東根據地的第一位鬥爭任務。”

    從5月開始,山東分局抽調300名幹部組成工作團,以莒南、臨沭為中心縣,在9個中心區、30個中心村、120多個外圍村首先展開了雙減增資的群眾運動。

    到1943年,棗莊抗日根據地和部分遊擊區普遍實行了減租減息和大生產運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大大提高,農業獲得大豐收。

    有些地區自給有餘,除從經濟上繼續支援兄弟地區的抗日鬥爭外,還可以向外地區輸出,這使北海幣有了物資保證(抗日戰爭時期,在棗莊地區流行著三種貨幣,北海幣、法幣和偽幣,北海幣是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府發行的貨幣。1941年4月1日由北海銀行總行發行)。

    同時也大大提高了北海幣的信譽和地位,為排擠法幣和禁用偽鈔奠定了物質基礎。

    1943年夏,北海幣同法幣的比值是1∶1,到年底,北海幣升值,已達到1∶6。

    1943年9月10日,中共山東分局還下發了關於設立工商管理局,加強對敵經濟鬥爭工作的指示,魯南行署建立了工商管理局和稅務局,統一領導對敵經濟鬥爭和大力發展魯南經濟工作。

    稅務局的主要職能是除按田地征收田賦外,還增加了集市貿易,牲畜屠宰和鹽業運銷等稅種,1943年魯南區共收入北海幣3572萬元,其中田賦占44.1%,公糧貸金占37.05%,出入口稅占15.14%,行政司法稅占2.33%,其他占1.22%。

    肖華回憶說:“在少奇的具體指導下,山東根據地的減租減息工作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了。人民從土豪劣紳如山的重負下得到了喘息,極大地激發了廣大群眾的抗戰熱忱,於是,根據地的每座村莊都變成了抗戰的堅強堡壘。”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閱讀記錄(免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