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26章齊魯大地②(1/5)

    1943年8月21日午夜,陰謀的氣息在暗夜中彌散。淩晨3點半,侵華日軍華北方麵軍司令部陸續召集他們控製之下的使館、領事館、華北交通、華北政務委員會、北平市衛生局、警察局的相關人員,召開了一次緊急會議。

    時任日軍第一軍醫部部長的石井四郎,在會上做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報告,內容是“關於華北防疫強化對策”。

    石井四郎的另一個身份,是原關東軍731部隊隊長,日本細菌戰最高權威。

    那個夜晚的更多細節已經湮沒在半個多世紀的煙塵裏,被記錄下來的隻有一份簡短的會議報告記錄。

    石井四郎描述了華北地區北平、山東、河北、河南等地發生了虎列拉——也就是霍亂——的狀況,“19、20兩日內發生11名(其中死亡6名)新患者,由此計算,自發生虎列拉以來的總患者總計達到188名(其中死亡126名)”。

    石井四郎繼而發布了六項必須從8月23日開始實施的《華北防疫強化對策規定》,核心內容就是禁止在發生霍亂區域乘車乘船,這些地區的果物蔬菜也禁止向外運輸。

    山東地方史研究者崔維誌分析,這份報告所使用的其實是“隱詞”,隱藏著日軍一個慘無人道的屠殺陰謀——“加強防疫華北虎列拉的意思,其實正是實施魯西細菌戰”。

    那些禁止通行的區域,比如“禁止在石門—新鄉(不在內)、石門—德縣、濟南—德縣(不在內)之間的各站及北平、張家口、大同、包頭、懷來各站乘車;石門—新鄉,大同(沿著鐵道線的道路以南)、衛河以西的汽車禁止通行;禁止白河、子牙河、滏陽河、南運河、衛河的航行。”

    崔維誌說,“其實就是實施魯西細菌戰有可能蔓延的區域。”這份午夜的報告,“實際上是實施魯西細菌戰的動員令”。

    果然,石井四郎作這個報告後沒有幾天,日軍就實施了代號為“華北方麵軍第十二軍十八秋魯西作戰”的霍亂作戰陰謀——這也是侵華日軍在中國實施的規模最大的細菌戰。

    1943年是日本昭和18年,所以這次的細菌戰被稱為“十八秋魯西作戰”。日軍59師團參謀是計劃的製訂者,該師團成立了“防疫本部”作為具體的指揮機關,作戰時間為8~10月。

    在8月21日夜晚的密謀之後,日軍航空兵、步騎兵向衛河及魯西各縣撒放了大量的霍亂菌。

    但整個計劃如此隱秘,除了極個別人員,參戰日軍也被蒙蔽,指揮者隻是宣稱魯西有霍亂疑似患者,為了防止感染,全軍要進行防疫準備,部隊進入疫區之後必須遵循一係列的衛生守則。

    日軍所有的參戰部隊都注射了預防霍亂接種液,分發了預防感染藥物,而無辜的魯西民眾對於即將到來的災難卻沒有任何準備。

    直到死亡襲來,陷入霍亂之災的衛河流域,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也一直以為遭受到的不幸隻是一場天災。

    衛河發源於河南省輝縣西北,經河北流入山東省,由館陶、臨清、德州,再向東北注入渤海灣。衛河臨清至德州段與京杭大運河重疊,從這裏乘船北可去天津,南可達杭州。

    這裏成為山東與河北兩省物資交易的通路,臨清也因此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期內成為山東省僅次於濟南的繁華城市。

    不僅如此,衛河流域也有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是連接山東、冀南、冀中和太行山抗日根據地的中心區域,八路軍冀魯豫軍區、中共冀魯豫邊區黨委和行署就駐在這裏。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