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18章反掃蕩②(1/3)

    8月23日晚,楊成武在離日軍不遠的周莊,召開了緊急軍事會議,正式開始艱苦的反掃蕩之旅。

    此時日軍正在四處襲擾,試探八路軍主力位置,縣大隊和民兵早已全部出動,掩護鄉民撤離,周圍槍聲大作,到處是火光人聲。

    楊成武在周莊,鎮定地做了幾個決定:一、一團留下第三連和第七連,其他人在團政委陳海涵率領下馳援三分區,務必救出聶榮臻,不惜代價保證軍區總部兩萬人的安全。

    二、三團的第三營繼續留在滿城,掩護狼牙山根據地至關重要的南麵,其餘兩個新兵營本來在一團防區訓練,此時留在原地,暫不調回滿城。

    三、一分區司令部位置早已暴露,因此楊成武將率領司令部移動作戰,由軍分區警衛連、偵察連和一團三連負責保衛,20團暫時隨司令部行動。

    四、一團七連由團長邱蔚直接指揮,策應其他部隊,保衛狼牙山根據地安全。

    分析楊成武的布署,可以發現他確實經驗豐富。一團有13個連,留下兩個還有11個,加上團部機關,足以擔起掩護軍區總部的責任。

    把三團的兩個新兵營留在原地,雖然不能完全防禦敵人,至少可以製造假象,讓敵人以為一團還在狼牙山,不敢輕舉妄動。

    34團和25團都不是嚴格意義上的野戰部隊,他們隻要保證駐地的平安,就算完成了任務。

    楊成武此刻真正能夠依靠的,是3、6、20團,還有手邊的3個連。其中警衛連和偵察連擅長近戰,三連野戰經驗豐富,他們在一起,對付日軍小股部隊不成問題,一定能保證分區司令部的安全。

    發布完命令,一分區幾支部隊開始交錯行軍。一團七連在狼牙山隱蔽待命,三連跟隨楊成武機動,其餘11個連全速開往阜平,同鬼子搶時間,救援聶榮臻。

    在大張聲勢宣稱一團和三團都還在狼牙山之後,所有人迅速離開了周莊。大家相信,鬼子的情報十分靈敏,肯定會順著蹤跡追過來。

    此時的阜平,情況已經相當危急。1938年晉察冀軍區總部被圍、楊成武馳援的時候,軍區總部有1萬人需要掩護;而到了1941年,竟然已經擴到了兩萬人。

    這麽多機關、後勤單位聚在一起,打又不能打,走又走不快,鬼子天天用飛機偵察轟炸,還有地麵部隊有條不紊地推進,準備把人趕進包圍圈裏,然後一舉殲滅。

    關鍵時刻,一團趕到了。

    趕到阜平的一團,馬上投入了戰鬥。

    他們把團部的100來人也編成一個臨時連,全團湊成12個連分成4塊,分別由四個團領導(政委陳海涵、副團長宋玉琳、參謀長晨光、政治處主任史進前)帶領,頂在機關大隊的東、南、西、北四個方向,掩護大家從速轉移。

    他們接連穿過幾道封鎖線,終於轉移到外線,圓滿完成了掩護任務。

    對一團的表現,聶榮臻很是滿意。

    之後,大家開會的開會,休整的休整,都在山溝裏等著鬼子掃蕩完畢,好護送聶司令回阜平。

    然而他們終究沒能去成阜平。因為在9月份,他們接到了令人震驚的消息:一分區全境陷落!狼牙山軍民被圍!!司令部和後方機關告急!!!一團火速回援!!!!

    早在8月24日,一團主力離開狼牙山後,一分區指揮機關平常聚集的幾個村子都已經走空。

    趁著深夜,楊成武率一分區精簡後的機關大隊(10來個領導幹部、30多個司令部幹部和機要人員,總計50多人),以及3個連的掩護部隊,在暗夜的掩護下悄悄離開了北婁山村,向西轉移到漕河邊上的小村周莊。

    在悄然轉移的指揮機關身後,是北婁山村的100多個老百姓。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