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115章南進支隊①(1/3)

    西路軍經過浴血奮戰,僅存的3000多人被編為三個支隊分路遊擊。

    東返中的王樹聲支隊和張榮支隊,很快化作了數十個甚至上百個堅持就地遊擊並伺機東返的支隊。

    西行支隊在穿越祁連雪山,後經安西、白墩子、紅柳園的戰事後銳減到了400多人,到達迪化後組建了“新兵營”,為革命保存了力量。

    孫喜洲說,他就分在西行支隊裏,經過複雜多變的磨難才回到的延安。

    回延安後,他和很多同誌被安排進中央黨校學習,他們受到了無微不至的關懷與幫助。

    學習期滿後,他們有許多的人被直接派往抗日前線。

    孫喜洲先在總部呆了一段時間,後聽說他的老首長羅炳輝奉命南下組建新四軍五支隊,得知他的情況後,請示總部把孫喜洲要了過去。

    所以,現在孫喜洲正是轉道到皖東去的。

    華卓然很高興。但這時卻有了私心:他想把孫喜洲留下,協助他在冀魯豫的工作。他打電報到彭老總,卻沒能得到批準,原因是新四軍更是迫切需要幹部。

    兩天後,孫喜洲繼續南下,在地下黨的幫助下,順利到達皖東。

    孫喜洲走後,頑軍就開始在冀魯豫搞磨擦。

    由於洪嵐將冀魯豫主力帶往華中,一時間冀魯豫的反頑鬥爭形勢變得嚴峻起來。

    幸虧這時從冀中來了一支部隊,他們也是準備南下華中的部隊。鑒於形勢,上級指示這支部隊暫歸冀魯豫建製,參加反頑抗日鬥爭。

    這支部隊就是南進支隊。

    “戰鬥在冀中平原,奔馳到冀魯豫邊”,這是《南進支隊進行曲》歌詞中的一句。

    南進支隊這支誕生於冀中大地的英雄部隊,由於要與冀魯豫部隊聯合討逆作戰,因而留在冀魯豫地區,後來和教三旅、教四旅、教七旅、回民支隊等部隊一起,成為冀魯豫軍區的主要作戰部隊。

    雖然南進支隊的老16團於1944年離開了冀魯豫根據地,但是,還有21團和很多幹部被留下來了。

    南進支隊的來曆:一九三七年“七七”事變,日本軍國主義者發動了全麵侵華戰爭,原東北軍六九一團的愛國官兵在團長、共產黨員呂正操的率領下,遵照黨的指示,趁國民黨軍狼狽南逃之機,斷然拒絕國民黨繼續南撤的命令,回師北上,與冀中地方黨匯合,發展壯大成為我黨直接領導下的一支抗日武裝力量——人民自衛軍。

    一九三八年人民自衛軍與河北遊擊軍合編為八路軍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呂正操為冀中軍區司令員,程子華任政委。

    人民自衛軍編成了幾個支隊,支隊兼軍分區,南進支隊的前身是七支隊兼冀中第一軍分區。

    遭受日軍野蠻侵略的冀中大地,人民群眾在共產黨的引領下,投入了艱苦卓絕的抗日鬥爭。很多的熱血青年紛紛參軍入伍。

    這支部隊,就是由呂正操769團一部改編的八路軍第三縱隊兼冀中軍區一分區二十一大隊。一九三九年三月整訓後,編為冀中軍區第十六團。

    由於有大量紅軍幹部充實到部隊裏,部隊完成改造整編很快,十六團當年就發展成為4000多人的大團,是冀中軍區的頭等主力團。

    十六團先後參加了堅持冀中抗日根據地、冀中反掃蕩等戰鬥,它運用遊擊戰術,穿插迂回,襲擊、伏擊,神出鬼沒,在獻縣巴掌、深縣大田莊、下博等地多次打擊日寇,戰鬥不下五十餘次。

    特別當敵人進入冀中地區腹地時,我主力部隊跳出外線,乘虛渡河,破擊津浦鐵路,強襲日寇青縣、滄縣據點,炸敵列車,燒敵糧庫,伏擊滄縣西杜林鎮出援之敵,迫使敵人回轉津浦線。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