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44章黃河兩岸的抗日壯歌②(1/4)

    9月中旬,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治委員劉少奇途經紅廟村,對冀魯豫邊區工作作出指示。

    他要求邊區各級領導必須牢固樹立群眾觀點,指出,沒有群眾就沒有根據地,群眾工作必須依靠基本群眾,要鞏固抗日根據地,就必須放手發動群眾,開展減租減息運動。

    10月20日,北方局作出《對冀魯豫區黨委、軍區工作指示》。

    12月,冀魯豫邊區召開高級幹部會議,新任冀魯豫區黨委書記黃敬作報告。

    黃敬根據北方局、劉少奇指示和深入調查研究的情況,充分肯定了過去艱苦鬥爭取得的主要成績,從軍事、政治和經濟上辯證分析了區情,尖銳指出了邊區根據地建設中存在的突出問題,要求堅決執行北方局指示,抓緊目前短促時機,進行鞏固根據地的工作。

    同時開展敵占區與接敵區工作,堅持長期戰爭方針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堅定立場,拆散偽、頑、會、匪與敵人的聯合,堅持邊區鬥爭,保存與積蓄力量。

    同時指出,鞏固根據地的中心環節應轉為發動群眾,要采取一切有效辦法加強地方武裝,要健全加強軍區、軍分區工作。

    會議對建設小部隊進行了深入研究。在統一思想的基礎上,會議作出了第三次精兵簡政決定:

    一是實行邊區黨的統一領導,撤銷各部隊中的軍政委員會,由區黨委、地委、縣委書記兼任同級部隊政治委員。

    二是調整區黨委、軍區、行署領導班子。建立區黨委常委會,黃敬任區黨委書記兼宣傳部部長,張霖之任副書記兼組織部部長。楊得誌任軍區司令員,黃敬兼任政治委員,楊勇任副司令員,蘇振華任副政治委員,華卓然任參謀長。晁哲甫任行署主任,賈心齋、徐達本任副主任。

    三是調整區黨委所屬地委,加強地委一級領導,全區整合為六個地委。

    四是實行正規軍地方化,取消旅的番號,統一軍區建製,對各軍分區進行調整。

    五是徹底精兵簡政,節約財政支出。

    這次會議實現了邊區黨的指導思想的重大轉變。

    會後,在區黨委一元化領導下,邊區黨政軍民迅速行動,認真貫徹執行高幹會議決定,使鬥爭形勢逐步好轉。

    1943年,日、偽軍對冀魯豫邊區抗日根據地進一步加緊“蠶食”、封鎖。

    在正確方針指導下,冀魯豫軍區派遣142支小部隊深入敵占區和接敵區,廣泛開展反“蠶食”鬥爭,恢複與建立遊擊根據地。

    加強民兵建設,廣泛開展群眾性遊擊戰;大力開展日、偽軍工作,建立地下交通線。

    7月5日,冀魯豫軍區發起朝南戰役,7月30日進行衛南戰役,粉碎了文大可、杜淑等大股偽軍的“蠶食”進攻,解除了其對濮範觀中心區的直接威脅。

    7月上旬起,配合山東八路軍反擊國民黨頑軍李仙洲部入魯取得重大勝利。

    9月,日軍開始實施其“武號作戰”計劃。在實施“武號作戰”之前,在絕密狀態下,日軍慘無人道地在以館陶、臨清為中心的衛河兩岸地區,首先實施了代號為“方麵軍第12軍十八秋魯西作戰”的細菌戰,使冀魯豫邊區和冀南抗日根據地軍民造成重大傷亡和損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