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1009章接頭口令“丟那媽”(2/3)

    因為隻要一聽到“丟他媽”,就可知道對方是誰。

    於是,他們陷入深沉的回憶裏:

    1937年12月12日,日軍破中華門後,衛戍司令唐生智決定全軍撤退,他召集各部師以上軍官布置了撤退方案,隨後先行乘船渡江。

    唐生智走了以後,各部並沒有按撤退方案執行,而是立即撤退。

    南京城內大亂,大軍紛紛湧向挹江門想從下關渡江,但江麵上卻沒有輪船。

    大家隻能各顯神通,拆門板、砍電線杆……駐守南京的部隊當中,隻有粵軍66軍、83軍按撤退方案,成建製從正麵突圍。

    在南京保衛戰開始之前,唐生智作出了破釜沉舟之勢,為避免擅自撤退,下令各部將所有船隻交由36師統一保管。

    且令對岸浦口守軍,阻止船隻靠岸,必要時可以開槍射擊。

    但36師執行不嚴,各部或多或少私藏了一些船隻,這成了撤退時南京大亂的主要原因。

    撤退前,在南京城內的部隊有俞濟時74軍(51、58師)、王敬久71軍(87師)、孫元良72軍(88師)、宋希濂78軍(36師)、桂永清教導總隊、蕭山令憲兵部隊等,以上部隊都是中央軍,也大多在岸邊藏有船隻。

    以88師為例,在此前就運送過部隊輜重過江,掌握船隻300艘左右。

    而粵軍66、83軍是從淞滬戰場上撤退下來的部隊,到南京還來不及熟悉環境就又投入了戰爭,不可能在江邊藏船。

    所以撤退命令一下,各部都爭先恐後地湧向挹江門,粵軍隻能從正麵突圍才有一線生機。

    接到命令後83軍軍長鄧龍光與66軍軍長葉肇商量,由葉肇統一指揮,自光華門出城經紫金山北麓、句容、溧陽、郎溪等地到寧國集中。

    撤退方案中附記:1、左臂纏白手巾為識別。2、口令:丟那媽①。

    當時66軍159師在光華門、武定門前線作戰,160師在玄武門、永定門一帶構築工事。

    83軍情況更為複雜,156師在通濟門至光華門城垣一線作戰,154師在水西門至中華門城垣一線作戰,撤退困難。

    粵軍的戰線幾乎分布在南京的東西南三麵,地方部隊往往會被分割使用當作炮灰,這也是地方派係不願意把部隊交給中央的一個重要原因。

    156、154兩師師長都找不到自己部隊,傳達命令後退往下關,部隊混亂地湧向光華門。

    光華門已經被沙包堵死,突圍部隊隻能把沙包移開以後才能通行,移開後又正好碰到教導總隊撤往城內,一進一出擠在城門內混亂不堪。

    這時前方又有守軍布下的地雷,日軍也利用戰車發起進攻,一時間部隊大亂。直到太平門外的岔路口,稍加整理之後,部隊才穩下來。

    12日晚11時左右,粵軍先頭部隊與日軍警戒部隊遭遇。為了突破日軍陣地,159師代師長羅策群數次組織部隊發起衝鋒,均未得手。

    隻能自己上陣,他一邊高喊:“跟我來,幾大就幾大,唔好做衰仔呀?”一邊帶領部隊往前衝,最終將當麵日軍擊潰。

    但在衝鋒過程中,羅策群頭部、胸部中彈,壯烈犧牲。159師2000多官兵,突圍後僅剩900多人。

    83軍原本不多的部隊在此戰中被衝散,僅剩軍長鄧龍光、參謀長陳文、參謀處長劉少武等不到百餘人。

    為了趕到日軍封鎖之前突出重圍,他們沒有等後續部隊,利用附近碉堡逐次躍進,在突破日軍火力封鎖後,特務連死傷失散過半。

    到達淳化鎮時僅剩10餘人,最終他們經秣陵關、龍都進入安徽省境內脫險。

    13日淩晨,突圍的守軍抵達仙鶴門附近時又與日軍遭遇。粵軍沒有選擇,隻能繼續往前衝,在裝備劣勢情況下,這一戰雖然損失非常慘重,但卻打得非常凶猛,讓日軍驚慌失措,司令部一度發生騷亂。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