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69章陳紹寬與“航母夢”(3/4)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每個軍區成立一支海防艦隊,擁有5艘航母。每艘航母造價為18億元。全國沿海四大海軍區共需要建造航母20艘,還要購建戰列艦20艘、重巡洋艦40艘,輕巡洋艦60艘、潛水艇120艘、魚雷艇200艘。

    這個建立超級海軍的龐大計劃,包括蔣介石在內的許多政府文武高官,看後瞠目結舌。

    而陳紹寬上將卻說:“這筆錢國家是省不得的”。

    事實上當時抗戰己打了6年之久,中國財政根本撥不出這筆巨資來建造航母。

    顯然,就當時中國的財政實際狀況來看,上述四大航母艦隊的龐大規模能實現一半的可能性都幾乎沒有。

    陳紹寬也明知這一點,但在他看來,先給蔣介石吹吹風也是很有意義的。

    到1945年8月初,在抗戰即將勝利之際,陳紹寬動真格的了。他拉上軍政部長陳誠,結合現有海軍艦艇的情況,製定了《海軍分防計劃》。

    該計劃對兩年前的規劃作了修訂,將擁有航母的數量從20艘減為12艘,目的是讓更多的民國高官能接受這一方案。

    陳紹寬解釋說這12艘航母當然不可能一次就完成,期限為30年。第一個10年計劃先造10000噸和8000噸航母各一艘,每艘造價6280萬美元(當時的造價)。此計劃還是未被國民政府批準。

    陳紹寬的《中國新海軍建設大綱》以及發展航母計劃,一次次地被民國政府搪塞,遭到否決。

    當蔣介石親自告訴他:“我無法否定政府的決策”時,他才明白蔣介石一心要打內戰,忙於爭權奪利,哪有心思搞海軍建設。

    1945年9月9日,作為中國受降代表之一,陳紹寬在南京民國陸軍大學禮堂參加接受侵華日軍的投降儀式。

    當身材高大、氣宇軒昂的民國海軍四星上將陳紹寬冷眼掃視降將,日本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的狼狽相時,國魂縈繞、軍威震懾,使他感覺到了偉大中國在國際上應有的政治地位,體驗到此時此地做一個中國人的驕傲,找回了海軍軍人“甲午”後久違的感覺。

    抗日戰爭勝利後,正當陳紹寬矢誌不渝,毫不氣餒,雄心勃勃地準備實現他建造航母的計劃時,1946年6月,蔣介石下令大舉進攻解放區,全麵內戰爆發,海軍被拖入內戰。

    陳紹寬的強海軍夢隨之徹底破滅,他的航母夢也自然煙消雲散。他由失望到憤怒,斷然對抗蔣介石的命令,拒絕率艦隊參加內戰,並斷然提出辭職,回到福建家鄉隱居起來。

    解放戰爭後期,蔣介石預備退守台灣,派人請他赴台,遭到他嚴詞拒絕。

    1949年8月福州解放前夕,他再次拒絕蔣介石的赴台電召,參與策動部分部屬起義,影響並帶動了一批海軍人員留下來迎接解放,參加新中國的建設。

    陳紹寬一生以林則徐的詩句“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福禍避趨之”作為座右銘,他也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氣凜然、兩袖清風。

    早在1937年,他作為副使隨同財政部部長孔祥熙特使赴英國參加英王喬治六世的加冕典禮時,蔣介石慷慨批了10萬美金作為“特使費”告訴他可以“隨便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