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60章難解之謎②(2/2)

    在紅軍到達陝北後,因為毛主席顧惜周昆的才識,有意培養他,於是便任命周昆為中國工農紅軍學校校長。

    中國工農紅軍學校創建於陝北瓦窯堡,由紅軍幹部團和陝北紅軍學校合並組成。學校後改稱西北抗日紅軍大學,而這也是後來林彪任校長的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暨抗大前身。

    1936年6月1日,西北抗日紅軍大學舉行開學典禮,毛澤東、周恩來以及張聞天等人都出席典禮並發表講話。

    如果按照正常曆史走向發展,此時擔任校長的周昆,即使什麽事情都不做,恐怕成就不低於成為開國上將!

    並且,因為周昆身上和毛主席有很多的共同點,比如都讀過師範,兩人都喜歡讀書,兩人都不怕死,都鬧過革命......

    一係列的共同點,不免會讓毛主席從周昆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有意培養。

    但曆史沒有如果,周昆的命運,最終也隨著抗日戰爭的爆發開始改變!

    1937年7月7日,隨著日軍發動盧溝橋事變,中華民族進入全麵抗戰時期。

    8月25日,中革軍委發布紅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的命令,任命朱德為總指揮、彭德懷為副總指揮、葉劍英為參謀長。

    下轄第115、120、129師和總部特務團,同時任命各師的領導幹部。

    其中,八路軍第115師以紅一方麵軍第1、15軍團和陝南紅74師編成。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

    115師下轄第343旅、344旅和獨立團,是八路軍戰鬥力最強、裝備最好的一個師,共計1.55萬人。

    而出於革命需要,周昆這位紅軍勇將,也被毛主席重新調整回戰鬥前線,擔任主力師參謀長,並且是115師軍政委員會5人委員之一。

    周昆上任後,由於林彪、聶榮臻已趕赴洛川馮家村參加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於是便由參謀長周昆和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在陝西三原縣雲陽鎮主持召開了隆重的出征誓師大會。

    “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堅決抗戰到底!”

    響亮的口號下,由周昆和羅榮桓率領下的115師主力,開始分批出發,率先奔赴山西抗日前線。

    30日,部隊進抵黃河西岸的韓城芝川鎮,次日東渡黃河,向晉東北恒山地區挺進。後在山西省侯馬車站換乘火車後,繼續沿同蒲鐵路北上。

    期間,為加快行軍速度,周昆曾安排師司令部作戰科長王秉璋以“運輸司令”的臨時頭銜到侯馬車站跟閻錫山代表交涉。

    因為此時日軍瘋狂進犯,感到形勢嚴峻的閻錫山,便也急切希望八路軍上前線。

    部隊得以順利北上,而林彪、聶榮臻也先後趕回部隊,一場大戰即將來臨!

    1937年9月23日,八路軍總部命令115師向平型關、靈丘方向出動,尋機側擊日軍。

    當日夜,師部主力進至平型關以東之冉莊、東長城村地域。

    第二天,在確定作戰目標並勘察地形後,林彪與周昆初步完成了平型關作戰的部署和準備。

    9月25日,115師主力於平型關附近伏擊日軍精銳第5師團21旅團輜重部隊一部,殲敵1000餘人,繳獲大量軍用物資。

    這一仗,115師贏得了八路軍出師抗日以來的第一個大勝仗。

    此戰,不僅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更極大地振奮了國民抗戰的必勝信心。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