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59章難解之謎①(2/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在北伐期間,周昆初步接觸到馬克思主義,對於中國共產黨所倡導的一些主張也是十分擁護。

    所以在1927年蔣介石以及汪精衛紛紛發動反革命政變之後,周昆卻在革命低潮毅然決然地加入到後來秋收起義的隊伍裏。

    1927年9月,毛主席到湘贛邊界組織領導秋收起義,而此時的周昆則是在蘇先俊手下擔任班長職位,負責在駐地近郊警戒。

    也正是因為這一工作,讓周昆與毛澤東主席開始結下不解之緣。

    這裏要說一下彼時秋收起義時的部隊組成。

    在當時,主要由以下幾部分共同構成秋收起義時的主力:

    首先是由盧德銘、餘灑度等人指揮的警衛團,其前身是由葉挺獨立團抽調部分骨幹組成的,黨員在其中占大部分。

    南昌起義時,本來是要參加的警衛團沒趕上時間,所以便成為秋收起義的主力。

    此外就是來自萍鄉、瀏陽、醴陵、平江等地的農民和礦工武裝。當初,組織上曾組織多次農民暴動,雖然未能成功,但革命的骨幹卻被培養起來。

    而秋收起義時,王新亞率領的礦工武裝,便被改編為起義軍第二團,甚至曾經一度攻下瀏陽,但最終沒能擋住國軍的反撲,連團長王新亞都不知所蹤。

    除以上兩支部隊,另一支便是由蘇先俊指揮的民軍武裝。

    蘇先俊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的學生狀元,個人素質極為出色。之前黨組織曾派遣他到瀏陽發展革命武裝。

    秋收起義前,他與餘賁民率領的民軍武裝被餘灑度指揮的警衛團收編,合編為第三團,由蘇先俊擔任團長。

    秋收起義後,由於上級的錯誤路線,所以隻有第三團成建製保存下來。此後,他們在毛澤東的指揮下轉戰井岡山,最終建立起中國革命的第一個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而彼時秋收起義部隊第三團,也成為井岡山根據地的主體力量。

    盡管蘇先俊後來叛變革命,但第三團主體,卻依舊發展為主力紅軍,而周昆,正是此時中國工農革命軍第1軍3師3團第3營的班長。

    因為秋收起義前毛澤東主席在趕赴銅鼓的途中,遭到反動民團追捕不慎丟失證件,所以便被不認識他的周昆送到團部。

    盡管蘇先俊批評周昆有眼不識泰山,但是毛主席沒有怪他,並且表揚他警惕性很高。

    而在秋收起義後的一係列戰鬥中,受到毛主席關注的周昆也是表現得有勇有謀,多次立功。

    加上周昆讀過師範,到哪都會背著幾本書,更在當時的紅軍部隊裏很是少見。

    出於欣賞,於是毛澤東便決定對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進行重點培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