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43章徐州會戰③(1/4)

    自1938年1月24日起至30日,在曆時7晝夜的池河之戰中,第31軍殲敵近2000名,其中在池河鎮殲敵三四百人;在三河集、馬家崗兩處殲敵二三百人;在明光方麵殲敵約千餘人。

    第31軍自池河撤退後,於2月上旬配合第48軍對劉府、考城、蚌埠之敵攻擊,“經劇烈戰鬥之後,斃敵千餘”。

    淮河阻擊戰,於學忠率領的51軍與企圖渡河日軍第13師團殊死鏖戰,殲敵數千(一說3000,一說9000)。

    這樣說來,日軍傷亡約6000——1萬人。

    孫震在戰鬥詳報中稱“是役斃傷敵軍官佐320餘員,擊斃士兵1500餘名,擊傷士兵5700餘名。”

    以川軍武器裝備而言要取得如此戰果,是不可能的,且當時進攻滕縣之敵亦不過數千人,若孫震的數據屬實,無疑是全殲日軍。孫的殲敵數據顯係誇張。

    第122師代師長王誌遠在戰鬥詳報中稱所部“擊斃敵共約千餘名”,第124師370旅旅長呂康稱所部“斃敵約七八百人”,372旅旅長曾甦元稱所部“斃敵寇約六七百人”,三者相加,與張宣武所說的“這次戰役,共斃敵2000餘人”相近,但應為擊傷而非擊斃日軍數據。

    加上3月9日之前第45軍殲敵數,則日軍在整個滕縣戰役中傷亡不下2500人。

    第一次,張自忠致電李宗仁稱,臨沂戰場“敵(日軍)傷亡達四千餘名”。而一些著述如韓信夫《鏖兵台兒莊》則認可“此次臨沂作戰,殲敵3000餘人”。

    第二次,中國軍隊共殲敵2000餘人,俘虜1人。

    臨沂戰役,日軍傷亡應在5500人以上,加上之前龐炳勳部與沈鴻烈海軍陸戰隊殲敵數,日軍傷亡應不下6000人。

    中共《新華日報》1938年4月7日、8日報道殲敵萬餘人;日方數據為傷亡11984人。

    史界如孔蘊浩先生則認同《新華日報》數據,認為台兒莊一戰中方“取得殲敵萬餘人的戰果”,而整個魯南地區,“日軍死亡的人數超過16000人”。

    包括第20軍團在臨城、官橋、棗嶧等地,第3集團軍在汶上、濟寧、兗州等地戰鬥,日軍損失2000人左右。

    綜合以上所列,日軍在徐州會戰中至少傷亡在2.6萬人以上。

    此戰,中國參戰部隊前後有70個師約100萬人,曆時5個月。

    中國軍隊廣大官兵英勇奮戰,首先在南線將日軍阻止在淮河南岸,打破其與北線日軍會合的企圖。

    繼而在北線將東路日軍擊敗於臨沂地區,又將西路日軍之右翼阻止在嘉祥地區,粉碎日軍在台兒莊會師的計劃。

    在台兒莊地區作戰中,第五戰區采取積極防禦戰法,以一部擔任內線防禦,另一部置於外線作戰,攻防結合,靈活機動,獲得大捷。

    隨後,最高軍事當局不顧敵強我弱的總體形勢,調集大軍在徐州附近,企圖與日軍決戰,因而使會戰在後期陷於被動。

    盡管如此,這次會戰鉗製和消耗了日軍有生力量,中國軍隊以傷亡6.5萬餘人的代價,擊斃、擊傷日軍2.6萬餘人,除予日軍以巨大打擊外,還遲滯了日軍進攻速度,為部署武漢會戰贏得了時間。

    此戰最重要的影響還在於使中國人民相信自己有擊敗日本侵略者的能力。

    自“七.七”事變以來,麵對日軍的步步進逼,全國各族人民期盼南京國民政府能夠組織、領導中國人民起來抗戰,將日本帝國主義從中國的領土上驅逐出去,爭取中華民族的徹底解放。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