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42章徐州會戰②(1/3)

    進犯徐州地區的日軍向中國軍隊攻擊。

    1938年5月,日寇漸迫徐州,徐州機務段的鐵路員工不甘做亡國奴,他們駕駛機車分津浦、隴海兩線南撤。

    在南撤軍中,機車擔當了運輸軍事物資和遣送難民工作。

    因日軍不斷南侵,他們先後轉戰粵漢、湘桂兩路繼續為抗日運輸軍事物資服務,這期間經曆了武漢陷落及長沙、衡陽等各大戰役。

    廣大員工在戰鬥中盡忠職守,出生入死,顯示了鐵路工作特別能戰鬥的革命精神。8年抗戰中,有186名津浦鐵路員工為國捐軀。

    5月下旬,各路大軍按命令的路線,全部安全撤抵皖西、豫南地區。日軍沿隴海鐵路西進占領開封。

    1938年6月9日,為阻止日軍前進,蔣介石下令在鄭州東北花園口附近炸開黃河大堤,河水經中牟、尉氏沿賈魯河南泛。日軍被迫向黃泛區以東地區撤退。

    會戰結束。

    此次會戰的結果如何呢?

    下麵是一組資料。

    會戰中,龐炳勳部已傷亡殆盡,龐炳勳致蔣介石密電稱“總計戰鬥兵,現不滿千人”。

    結合徐祖貽致李宗仁電“龐軍兵力損失過巨……已失戰鬥力”,即便考慮到龐有保存力量誇大傷亡的因素,按龐部戰鬥兵萬人計,亦可約略看出龐部傷亡當在8000人以上。

    而張自忠第59軍呢?

    劉景嶽和於麟章在回憶文中稱,該軍在最初三天(3月14、15、16日)的激戰中,大量斃傷日軍,但自身“傷亡也不下六、七千之多”。

    顧相貞證實此說,至17日晨,該軍統計傷亡人數,“第三十八師自投入臨沂戰役以來,傷亡近四千人,第一八0師也傷亡了二千餘人”。

    《山東省誌.軍事誌》采信此說,稱“至17日,(第59軍)傷亡7000餘人”。

    郭汝瑰《中國抗日戰爭正麵戰場作戰記》一書亦采信此說,稱“至17日上午,第59軍已傷亡6000餘人”。

    迨至21日臨沂戰役第一階段結束,於麟章稱“傷斃敵軍約六千人…我軍傷亡人數也在八千人”,顧相貞稱第59軍“傷亡官兵近九千人”。

    第59軍戰鬥詳報則證實了此數據,24日,再次增援臨沂的第59軍在城西北一帶集結時,全軍可戰之兵僅有1.3萬人,而該軍一戰臨沂前卻有戰鬥兵員2.1萬人,減員8000人。

    通過下屬單位的傷亡也大略看出第59軍傷亡之慘重。

    原第38師第113旅旅長李致遠在回憶文中稱,僅在15-18日的劉家湖戰鬥中,“第二二八團原有兩千餘人,損失半數以上;第二二四團也傷亡近半數。”

    59軍成建製戰死者計有第26旅第678團(團長崔振倫,在進攻朱陳鎮戰鬥中,該團另有一營人犧牲過半)第2營,第113旅第226團第6、10連,114旅227團第12連。

    時任第59軍軍部參謀處作戰科少校參謀的王丕廉在回憶文中稱:“經過三晝夜的激烈戰鬥,我方僅連長就傷亡一百餘員,士兵傷亡五分之二”。

    考慮到第59軍傷亡過重,徐祖詒即建議該軍撤出戰鬥,轉往郯城休整,被張自忠拒絕。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