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40章擔憂與思念(1/3)

    葉媚媚從不同的渠道得知凇滬會戰和南京保衛戰的情況。

    她心裏沉甸甸的,這種心情不僅僅緣於抗戰的不利形勢,也是緣於宋波。

    聽說粵軍第66軍損失過半,那宋波到底如何呢?他最後突圍出來了沒有呢?

    不過她倒是從上官雲相那兒聽到粵軍第66軍和第83軍是從正麵突圍出來的。

    那天,她隨葉挺、項英到上官雲相那兒去開會。上官雲相是戰區的副司令長官。新四軍開赴蘇皖浙抗日前線,隸屬第三戰區①。

    在那次會上,上官雲相著重向戰區各部報告了全國的抗戰形勢。稱淞滬和南京兩大戰役我國雖然損失巨大,但卻粉碎了日寇“三個月滅亡中國”的美夢。

    此次會上,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著重宣布了下一步的行動計劃:武漢會戰。稱蔣委員長正在調兵遣將,欲與日寇在武漢決一死戰。

    由於日軍占領南京後,下一個目標即是武漢,日軍西進速度很快。日軍不僅從東壓向武漢,還準備采取迂回戰術,從東、南、北三麵夾擊武漢。

    這是日軍慣用的伎倆,如淞滬和南京戰役即是使用的此戰術。

    這種迂回戰術,讓國軍吃盡了苦頭。

    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緣,位於長江與漢水之間,扼平漢、粵漢兩條鐵路的銜接點,也是東西南北水陸交通的樞紐,素有“九省通衢”之譽,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1937年底,在上海、南京相繼失陷後,國民政府宣布遷都重慶,但政府機關大部及軍事統帥部仍在武漢。

    這就使武漢成為當時全國實際上的政治、經濟、軍事的中心,成為敵我必爭之地。

    其時,日本大本營陸軍部認為,隻要占領武漢,控製中原,就可以完全掌控中國。

    於是,日本禦前會議決定,迅速攻占武漢,消滅國民黨軍隊,迫使中國政府屈服,盡快結束戰爭。

    為達此戰略目的,日軍先是進行徐州會戰,在占領徐州後,迅速集結了14個師團、一百四十餘艘海軍艦艇以及五百餘架飛機總計35萬餘人的兵力圍攻武漢。

    這是日軍開戰以來使用的最強大的兵力。日軍妄圖沿長江、淮河西進,攻取武漢。

    麵對強敵咄咄逼人的氣勢,國民政府下定了“以全力保衛大武漢”的決心,同時在軍事上作了針鋒相對的部署,傾注了最強大的兵力。

    蔣介石親任武漢會戰總指揮,他根據武漢外圍大別山區的有利地形,確定了“保衛武漢但不戰於武漢”的戰略構想。

    他部署:以第五戰區下轄的孫連仲、李品仙兩個兵團守淮南、淮北直到長江北岸,以第九戰區下轄的薛嶽、張發奎兩個兵團守武漢城區城郊、長江南岸及江防。

    武漢會戰中方投入總兵力共49個軍110餘萬人,保衛武漢決心之大可見一斑。

    粉碎這種戰術的辦法,就是各路迎敵。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