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11章退入南京城②(1/3)

    南京保衛戰戰役經曆了哪些事情,為什麽最後結果會失敗?為什麽日軍會進行慘絕人寰的南京大屠殺?

    讓我們一起了解一下南京保衛戰的曆史資料和戰役過程介紹,回顧曆史上悲壯的一幕!

    1937年日本全麵侵華,淞滬會戰後,日軍更是直奔國民政府首都南京而來,妄圖一戰定中國。

    國民政府組織重軍進行南京保衛戰,讓日軍付出了慘痛代價。南京失守後,日軍為了報複,實行了慘無人道的南京大屠殺……

    戰役開始前,國民政府、南京市政府進行了全城動員,防空禦敵。

    1937年7月,日本發動了全麵的侵華戰爭。為配合地麵部隊的進攻,打擊中國人民的反抗意誌,占絕對優勢的日本陸海軍航空隊,頻繁轟炸了中國的重要城市、港口和交通要道。

    國民政府的首都南京更是日軍空襲的重要目標。

    1937年8月15日,號稱日本海軍“虎之子”的木更津航空隊從台灣基地起飛,首次空襲南京。

    從這一天起一直到12月13日南京失陷,在長達4個月的時間裏,日軍共空襲南京118次,投彈1357枚。

    但由於戰前防空措施準備比較充分,空襲造成的損失遠較其他城市為小。

    南京最早的防空準備開始於1931年“九一八”事件。

    1934年8月,按距市中心150、200公裏的要求,南京外圍已設有上海、杭州、蕪湖等22個防空監視哨,每哨設哨長一人,哨員4至6人。

    中央防空情報所,設址於香林寺。

    空襲警報由中央天文研究所、金陵兵工廠、首都警察廳負責,以汽笛和警鍾發音為號,分預告、緊急、終了三種信號。

    預告警報用汽笛發音兩次,連續敲擊警鍾二分鍾;緊急警報汽笛發音三次,敲擊警鍾三分鍾;終了信號則用汽笛發音一次,緩擊警鍾一分鍾。

    至此,南京的防空監視、通信網基本建立起來。

    1934年8月24日,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成立防空處,指導南京的防空建設。防空處處長由防空學校校長、防空專家黃鎮球擔任。

    1934年11月13日,“首都各界防空宣傳周”開始,國民黨黨政要人分別在廣播電台、娛樂場所和大中學校作防空演講。

    《中央日報》和《中國日報》分別增辟《防空特刊》、《防空周刊》、《防空自衛周刊》等專欄,刊載這些演講。

    南京各軍事院校的學生積極投身防空宣傳。航空署每日派飛機在市區上空散發傳單,9萬份宣傳冊由防護團員逐門挨戶散發。

    防空宣傳周委員會還編寫了《防空演習歌》、《消防常識歌》、《燈火管製歌》、《防毒歌》四首通俗易記的防空歌曲。

    如《防空演習歌》唱道:“眾同胞,莫慌張,防空演習聽端詳;在歐美,各友邦,如吃便飯本家常。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