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10章退入南京城①(1/3)

    1937年11月8日,日軍兵分兩路直逼南京:一路以上海派遣軍之第九、十三、十六師團主力尾隨我國左翼部隊沿滬寧線西進;一路以第十軍之第六、十八、一一四師團和國崎支隊全部沿太湖南岸向湖州集結,企圖切斷我軍退路。

    11月中旬,我第二十三集團軍劉湘部共五個師、兩個獨立旅奉命千裏迢迢由四川趕赴廣德、泗安、長興一線,迎擊侵略軍。與此同時,第五十七軍某部從河南直赴前線,該部第一一二師和由上海撤下來的第一○三師奉命固守江陰,以江陰要塞為依托,阻敵繼續西進。

    11月30日,廣德失守,日軍逆向南京右側背迂回,形成對南京東南至西南麵的包圍。

    12月1日,江陰要塞失守。4日,日軍完成了對南京東麵的包圍。

    這樣,南京的第一道防線———江寧、牛首山、淳化、湯山、龍潭之線暴露在敵軍的麵前。

    國軍自決定固守南京後,將在寧的教導總隊、首都警備部隊和由上海戰場調回南京正在整補的第七十四、六十六、八十三軍以及第八十七、八十八、三十六師編成衛戍軍戰鬥序列,同時又命第二軍團徐源泉部由湖北星夜兼程開赴南京。我軍投入南京保衛戰的總兵力共十餘萬人。

    12月8日晚,衛戍司令長官唐生智下令第一線守軍退守複廓、戰垣陣地繼續抵抗,同時采取措施,決心背水一戰。9日起,敵軍結束外圍戰開始進攻南京城。

    南京城的外圍戰持續到了12月7日,由於敵我力量太過懸殊,需經我中華將士血拚,最終不得不退入南京城。

    光華門是當年中國守軍抵禦日寇最頑強的戰場之一。

    粵軍第66軍和83軍相繼退入南京城。兩支部隊均傷亡過半。

    好在兩支部隊能互相照應,且都集結在雨花台至光華門一帶,準備堅守抗敵。

    上官若雲的九五八團被部署在雨花台與光華門的中間。此時全團尚有三百多人。

    戰爭打到這個份上,他們都知道南京保衛戰很難取勝,遂抱有必死的信念。

    上官若雲對封天宇說:“宇弟,南京城是塊絕地,三麵接陸,一麵臨水。如今三麵均被日寇占領,隻有頑強守住城垣,才能阻敵於一時。打死一個是一個,打死一個夠本,打死兩個賺一個。”

    封天宇說:“大哥,也不必那麽悲觀。南京城既是六朝故都,又是國府的首府所在地。蔣介石絕不會輕易放棄。我們在南京城堅守,援軍隨時可到。”

    “但願如此吧!”上官若雲說。

    1937年12月7日,南京保衛戰正式打響。由於中日力量懸殊巨大,日軍一路打到南京城外,很快攻下了紫金山和雨花台等一線的陣地。

    日軍第九師團主攻南京光華門,他們很快就來到了南京光華門前。

    在這裏,中日兩國軍隊又陷入了激烈的戰鬥之中。由於中國軍隊抱有必死之心,雖力量懸殊,亦奮力血拚,雙方一度陷入僵局。

    日軍不斷補充兵力,國民革命軍第71軍第87師361旅從一線陣地撤回,誓死守住光華門,旅長陳頤鼎是這場戰鬥的指揮者,他率領著361旅殺得日軍心驚膽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