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04章南京外圍戰(1/3)

    隨著淞滬戰場撤下來的各支國軍部隊陸續到達南京,以及從內地調往南京增防的國軍部隊,南京衛戍部隊不斷擴大。

    最終含第2集團軍徐源泉部(下轄第41師丁治磐部,第48師徐繼武部;實為兩師乙種軍編製)。

    第66軍葉肇部(粵軍),第71軍王敬久部(僅第87師一個師),第72軍孫元良部(僅第88師一個師),第74軍俞濟時部(日後威震日本的虎賁王牌軍),第78軍宋希濂部(僅第36師一個師),第83軍鄧龍光部(粵軍),中央教導總隊桂永清部(唯一達標的德械速成師),第103師何知重部(黔軍),第112師霍守義部(黔軍),憲兵部隊蕭山令部,陸軍裝甲兵團戰車連(杜聿明部),共計13個師又15個建製團(教導總隊11個團,憲兵部隊4個團),約15萬餘人。

    1937年12月5日,國民政府又任命羅卓英(羅店戰役英雄),劉興為南京衛戍副司令。

    蔣曾電令李宗仁,白祟禧桂軍支援南京。但被李白以桂軍在淞滬會戰傷亡慘重為由拒絕,實際桂軍尚有二十餘萬大軍。

    12月初開始,唐生智對南京衛戍部隊不斷調整,充實。已在外圍陣地與複廓陣地兩個層次配備了兵力,據《南京衛戍軍戰鬥詳報》記載:

    1.主陣地,板橋至淳化鎮之線,以第74軍之兩個師(第51師,第58師馮聖法部)擔任,孟塘至龍潭之一線,以第83軍擔任。

    2.複廓陣地,獅子山及城北一帶,由第78軍擔任,安德門至雨花台由第72師擔任,河定橋至工兵學校由第71軍擔任,其北經紫金山前峰至蔣正廟,由教導總隊擔任。

    這樣的兵力配置,表明了南京衛戍部隊指揮國軍守土奮戰,破釜沉舟的決心。

    但是台麵上,第36師,第87師,第88師,中央教導總隊,第74軍,第66軍都是淞滬會戰表現最為優異的國軍部隊。

    其中第36師,87師,88師,中央教導總隊名為德械精銳,但都經過淞滬大血戰,戰前精銳損失慘重。

    補充上的都是新兵,這些新兵連基本訓練都沒有就上了戰場;另外武器裝備數量少,特別是重武器與日軍差距巨大,彈藥又匱乏;空軍海軍則基本打光。這造成了南京保衛戰自始至終,國軍一直處於被動的局麵。

    新編入的地方部隊武器裝備就更差,如粵軍第83軍,是新組建的新軍;毫無對日作戰經驗,武器基本以漢陽造為主,根本無法與裝備精良的日軍對抗。

    至於黔軍第103師,第102師更別提了,連漢陽造都沒有,都裝備些“老爺槍”。

    但是國軍官兵,戰鬥意誌堅定;個個抱著必死決心。南京保衛戰初期,他們確實打出了中國軍人的血性。

    遺憾的是,這一切卻毀於蔣介石的決策,唐生智的指揮。

    南京保衛戰一開始,中日雙方就打得難解難分。

    這裏是湯山鎮國軍防禦陣地。

    攻占句容的日軍另一部,自6日起向湯山鎮國軍陣地發起攻擊。國軍官兵與敵整日血戰,殊死拚鬥。

    第二天,國軍第一線陣地多處被日軍優勢兵力突破;國軍守軍被迫撤至第二線陣地,固守湯山及湯山鎮。

    8日,日軍主力在大炮,戰車掩護下又撲向湯山第二道防線。國軍第66軍與剛調至湯山後方的第83軍,協力阻擊日軍突擊。

    在湯山附近一個山頭上,雙方經連日激戰,湯山國軍奉命撤退。湯山淪陷。

    湯山激戰正酣時,另一支日軍於12月6日上午10時繞過九華山,抵達龍潭至湯山間的孟塘,並向西直逼大胡山。

    大胡山位於國軍第2軍團和第66軍的防地之間,南京衛戍司令唐生智於當天決定發起反攻,電令:第2軍團第41師由北,第66軍第160師由南,合力向孟塘,大胡山之敵進攻。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