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03章大撤退②(1/3)

    1937年11月12日,上海淪陷。淞滬會戰結束。日軍不給國軍喘息之機,迅速向蘇南地區挺進,進而威脅國民政府首都南京。

    日軍占領上海後,日本政府於1937年12月1日,以大陸命第7號,下達了華中方麵軍戰鬥序列令。

    華中方麵軍司令官為鬆井石根大將,參謀長塚田攻少將,下轄上海派譴軍與第十軍。

    12月2日,東京方麵免去鬆井石根上海派遣軍司令官兼職,由朝香宮鳩彥中將(親王)接任。

    華中方麵軍除第101師團奉命駐守上海外,其他各師團,支隊都不同程度投入向退守南京的國民革命軍的追擊,以進攻南京。

    其中直接參與追擊與攻擊南京城的部隊有日軍王牌中的王牌第6師團及精銳第9師團,第16師團,第3師團先遣隊,第13師團山田支隊,另有第114師團,國崎支隊等,總兵力約10萬餘。

    這些部隊絕大部分都是日軍首屈一指的精銳,武器裝備精良,彈藥充足;而且挾有強大的空中、海上支援。

    華中方麵軍於12月1日,接到大陸第8號命令:“華中方麵軍司令官須與海軍協同,攻占敵國首都南京”。當天,華中方麵軍即對所屬兩軍作出如下進攻部署:

    1.華中方麵軍計劃與海軍艦隊協同攻克南京。

    2.上海派譴軍主力於12月5日前後開始行動。重點保持於丹陽,句容方麵,擊破當麵之敵,進至磨盤山脈西部地區。令一部自揚子江左岸地區攻擊敵之背後,同時截斷津浦鐵路及江北大運河。

    3.第十軍主力於12月3日前後開始行動,以一部自蕪湖方麵進攻南京背後,以主力擊破當麵之敵,並進抵溧水附近,應特別對杭州方麵加強警戒。

    接到命令後,華中方麵軍各部迅速向南京進擊,其以上海和太湖以東作為最初出發地,沿太湖兩側攻向南京。

    日軍企圖以包圍之勢進逼南京,占領國民政府首都,並圍殲國軍部隊於南京城下。

    早在八一三淞滬會戰爆發的第三天(8.15),20架日本海軍航空隊攻擊機就首次轟炸南京,大校機場,明故宮機場,八府塘,大行宮,中山東路等遭到轟炸,南京軍民傷亡數十人。

    中國空軍奉命迎戰,南京國軍守軍高射炮部隊也開火還擊,共擊落日機4架,擊傷多架。

    1937年8月16日,日機又分5批共出動約70架次空襲南京,中國空軍戰機全體出動,當日共擊落日機8架。

    此後,日機便不斷飛來南京或周圍地區轟炸。8月26日深夜至27日淩晨,日機分2批共14架夜襲南京,向居民稠密區投擲炸彈與燃燒彈。

    日本海軍第三艦隊司令長官長穀川清中將於9月14日發出電令,由第二,第四和第五空襲部隊組成南京攻擊部隊。

    在9月16日以後反複攻擊南京,主要目標為南京地區的航空兵力,軍事設施及主要政府機關,指揮官由第二聯合航空隊司令官兼任,共指揮72架各種類作戰飛機。

    1937年9月17日,日軍第二聯合航空隊司令官三貞三中將發出“集中各部隊的精銳,編成南京空襲部隊,斷然在敵首都南京上空實施有史以來空間的航空決戰的壯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