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902章大撤退①(1/3)

    說起淞滬會戰最後階段,絕對多數人都認為中國軍隊的最後防線一觸即潰,整個撤退十分混亂。

    他們說在吳福、錫澄一帶的國防工事如同虛設,根本沒有發揮任何作用,中國軍隊是一路潰逃到南京,中間根本沒有組織起像樣的抵抗。

    這是違背曆史事實的。

    我們承認當時的大撤退由於種種原因,最後演變成大潰敗,並不是說國軍沒有進行有力的抵抗,更不是落荒而逃!

    那麽,真實的曆史,到底是怎樣呢?日軍自己的戰報、戰史又是如何記載這段曆史的呢?

    日軍占領上海後,即組織成二十萬日軍發起了大追擊戰。

    關於日軍追擊從上海撤退下來的中國軍隊,以前的很多文章稱道,隻有數萬日軍追擊40萬敗退的國軍,甚至有人說隻有一千日軍追擊數十萬國軍。

    那麽到底有多少日軍追擊從上海撤退下來的中國軍隊呢?

    11月5日,日軍第10軍成功登陸杭州灣後,與上海派遣軍主力一起合圍上海一帶40多萬中國軍隊主力。

    為了避免被日軍包圍殲滅,中國軍隊隻好從上海一帶撤退。11月12日,日軍對中國軍隊發起追擊。

    按照保存於日本防衛省防衛研究所圖書館的《中支那方麵地上作戰經過概要》記載,第一階段追擊戰,上海派遣軍以第3師團、第101師團、第11師團、第13師團為主向太倉追擊。

    第9師團第16師團向昆山追擊。

    第10軍第6師團、重藤支隊從白茆口登陸然後向常熟一帶追擊。

    第10軍第18師團、第114師團、國崎支隊向蘇州、平望鎮、嘉興一帶追擊。

    第二階段追擊戰從11月20日開始,上海派遣軍以第9師團、第11師團、第13師團、第16師團以及重藤支隊為主向無錫一帶追擊。

    第10軍第18師團、第114師團、國崎支隊向湖州、長興一帶追擊。

    截止12月6日南京戰役打響前,整個大撤退都是中國軍隊在節節抵抗。

    日軍的這一路追擊戰,也並非像我們所想的那樣,中國軍隊一路潰逃到南京城。

    日軍第10軍在杭州灣登陸後,鬆井石根命令第10軍第6師團、國崎支隊進攻青浦、昆山一帶,協助上海派遣軍合圍中國軍隊,但並沒有成功。

    隨後,鬆井石根再次集中數個師團向中國軍隊發起追擊,計劃在吳福一帶圍殲中國軍隊主力。

    但此時的中國軍隊已經在吳福防線站穩腳跟,以第15集團軍、第21集團軍為主和粵軍、桂軍等利用吳福線的國防工事牽製日軍。

    為了突破吳福防線,日軍以從華北方麵軍調來的第16師團為主,配屬第11師團先遣隊與重藤支隊從常熟以東方向進攻。

    中國軍隊利用修建的國防工事,頑強死守吳福線,導致日軍進攻並不順利。

    隨後鬆井石根要求第11師團、第13師團以及軍直屬重炮部隊、戰車、裝甲部隊增援一線。

    實力大增的日軍集中兵力猛攻中國軍隊防線,但激戰數日日軍仍未占領常熟城。

    關於戰鬥經過,日軍第38聯隊史《奈良聯隊戰記》寫道:“竹內大隊繼續與敵人交戰,試圖在給予敵人以強有力的打擊之後抽身撤出。

    但是,戰鬥一直持續到半夜,因為敵人的猛烈反擊而始終難以脫身,而且竹內大隊也到了彈盡糧絕的境地。”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