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96章粵軍第66軍和第83軍(1/3)

    1937年8月13日,日軍在上海開始向我全麵進攻,餘漢謀奉命派兩個軍北上淞滬參加抗戰。

    這兩個軍就是本章介紹的第66軍和第83軍。

    兩軍的軍部於1937年9月初正式成立,惟66軍當時隻轄兩個師。臨出發前,餘漢謀乃增派彭林生教導旅歸葉指揮,同時北調。

    1937年9月中旬,兩軍全部集中廣州,乘粵漢火車陸續北上直達漢口,再由漢口乘輪東下江蘇鎮江,再由鎮江乘京滬火車到上海附近的南翔車站下車。

    當時日軍向吳淞口寶山一帶進攻甚烈,66軍和83軍馬上開赴劉家行一帶占領陣地,對敵作戰。

    由於淞滬沿線瀕海,受到敵人強大海軍炮火的轟擊,加上我方采取密集隊形作戰,傷亡奇重。

    歸66軍指揮的教導旅彭林生部,參加戰鬥衝鋒陷陣不到幾個回合幾乎全部陣亡,以後該旅剩餘官兵撥歸160師補充,取消教導旅的番號。

    由於戰損太大,66軍遂向集團軍總部要求增援,餘漢謀隻得把宋波獨立旅編組為新編157師,馳援淞滬戰場。

    157師歸入66軍建製不久,該軍轉移到吳福線作戰。

    是年11月,因右翼戰線被敵攻破,並向我實施包抄,國軍乃全線開始撤退。

    敵人占領上海後,長驅直入,繼續進攻南京。

    第66軍原有兩個師,因傷亡過半,乃各編並為一個旅,159師以林偉儔為旅長,160師以喻英奇為旅長,參加南京保衛戰。由羅策群代理159師師長。隻有新編157師尚健全。

    12月12日,南京城的光華門被敵攻破,軍心搖動,守城司令唐生智乃下令突圍。

    66軍除159師師長譚邃因病特準和唐生智搭小大輪船渡河過浦口外;全軍上至軍長葉肇,下至普通士兵,都從太平門突圍到達安徽寧國集中。

    惟其中有一部分官兵,認為突圍要從敵人後方衝過好幾道防線,脫險不易,乃擅自離隊向下關設法渡河過浦口。

    但這部分官兵,因沿河沒有船隻,隻用門板或杉條浮水渡河。然江麵遼闊,江流湍急,結果生存者極少。

    而從太平門突圍的部隊,中間經過好幾次衝殺和迂回作戰,死傷甚眾,但卻於1938年1月先後回到湖南集中。

    軍長葉肇於突圍中,也被敵人俘獲,乃偽扮夥夫,幫敵運輸彈藥,然後伺機逃脫,潛入上海某外國租界,以後乘輪返香港,入廣州轉去湖南防地。

    部隊奉命集中湘東,66軍軍部駐攸仁縣城,159師駐茶陵縣城,160師也駐攸仁,該師師長原由葉肇兼任,1938年2月改由副師長華振中升充。

    這場突圍戰中,中國軍隊付出巨大的代價。

    除了羅策群,第一六零師參謀長司徒非少將、第一五六師參謀長姚中英少將、第一五九第四七七旅副旅長黃紀福上校、第九五六團團長蔡如柏上校等將士,也皆力戰殉國。

    然而,他們的犧牲卻換來一條生路,至少有3000名將士得以突出重圍。

    66軍在此開始整訓,一麵派員到廣東接收新兵補充;一麵抓緊時間訓練。

    1938年7月間,66軍又奉命調入江西省南昌參加南潯線作戰,先後在德安、廬山腳、萬家嶺等處與敵人進行過激烈戰鬥。

    在萬家嶺戰役中,薛嶽由於當時合圍第106師團兵力不足,迫切地需要一支生力軍來進行最後的“堵口袋”。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