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60章八路軍第129師(1/3)

    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4方麵軍第4、第31軍、西北紅軍第29、第30軍和獨立第1至第4團以及第15軍團的騎兵團等,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29師。

    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參謀長倪誌亮,政訓處主任張浩、副主任宋任窮。

    第129師轄第385、第386旅及教導團和特務營、工兵營、炮兵營、輜重營、騎兵營。全師共1.3萬餘人。

    第385旅:旅長王宏坤,副旅長王維舟,參謀長耿飆。

    下轄第769團、第770團。第769團(由第4軍第10師編成):團長陳錫聯,副團長汪乃貴;第770團(由第4軍第12師編成):團長張才千,副團長曾廣泰(後胡奇才)。

    第386旅:旅長陳賡,副旅長陳再道,參謀長李聚奎。

    下轄第771團、第772團。第771團(由第31軍第91師編成):團長徐深吉,副團長韓東山;第772團(由第31軍第93師編成):團長葉成煥,副團長王近山。

    教導團(由編餘幹部和西路軍歸隊幹部編成):團長張賢約。

    10月,中共中央決定,恢複政治委員製度和政治部名稱。由張浩改任師政治委員(1938年1月由鄧小平接任)。王維舟和王新亭分任第385、第386旅政治委員。

    9月30日,第129師留第385旅旅部及第770團、工兵營、輜重營、炮兵營和特務營守衛陝甘寧邊區。

    師部率第386旅及第768團,教導團和騎兵營等部共9100餘人,由陝西富平縣出發,東渡黃河,開赴華北抗日前線。

    10至11月間先後取得陽明堡、七亙村、黃崖底、廣陽等戰鬥的勝利。

    11月中旬,第129師奉命在同蒲鐵路以東、正太鐵路以南、平漢鐵路石家莊至磁縣段以西地區展開活動,建立以太行、太嶽山脈為依托的抗日根據地。

    1938年2月至3月,第129師在正太鐵路和邯(鄲)長(治)公路沿線展開交通破襲戰和伏擊戰,先後取得長生口、神頭嶺、響堂鋪等戰鬥的勝利,殲滅日軍2000餘人,有力地配合了晉南國民黨軍和晉西北、晉西南的八路軍作戰。

    4月初至4月底,第129師與第115師第344旅及決死隊第1、第2縱隊等部共同作戰,粉碎了日軍3萬餘人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收複遼縣(今左權)、黎城等18座縣城,鞏固和擴大了晉冀豫邊區抗日根據地。

    4月下旬,徐向前率第769團、第115師第689團等部挺進冀南,開展平原遊擊戰爭。第386旅向豫北發展,開辟抗日根據地。

    為加強對地方武裝的建設和統一各遊擊支隊的指揮,成立了晉冀豫軍區。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