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58章八路軍第115師(1/3)

    8月25日,中國工農紅軍第1方麵軍第1、第15軍團和陝南紅軍第74師,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第115師。

    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參謀長周昆,政訓處主任羅榮桓,副主任肖華。

    第115師轄第343、第344旅和獨立團、騎兵營、炮兵營、輜重營、教導營。全師共1.55萬人。

    第343旅:旅長陳光,副旅長周建屏,參謀長陳士榘。

    下轄第685團、第686團。第685團(由紅1軍團第2師編成):團長楊得誌,副團長鄧華;第686團(由紅1軍團第4師編成):團長李天佑,副團長楊勇。

    第344旅:旅長徐海東,副旅長黃克誠,參謀長盧紹武。

    下轄第687團、第688團。第687團(由紅15軍團第73師編成):團長張紹東,副團長韓振紀;第688團(由紅15軍團第75師編成):團長陳錦秀,副團長田守堯。

    獨立團(由紅1軍團第1師編成):團長楊成武。

    10月,中共中央決定恢複政治委員製度和政治部名稱,聶榮臻任師政委,羅榮桓任師政治部主任,肖華任副主任兼第343旅政治委員,黃克誠任第344旅政治委員。

    第115師成立後,即奉命由陝西三原縣出發,經韓城縣芝川鎮東渡黃河,向晉東北抗日前線挺進。

    9月25日,在山西靈丘縣平型關附近設伏,殲滅日軍精銳部隊第5師團(板垣師團)第21旅團一部1000餘人。

    爾後,第115師根據中共中央和八路軍總部的指示,林彪、羅榮桓率師部和第343旅南下正太鐵路陽泉至壽陽段兩側地區作戰。

    聶榮臻率師獨立團、騎兵營共約2000人,留五台山地區,創建晉察冀邊抗日根據地。

    11月7日,晉察冀軍區成立,聶榮臻任司令員兼政治委員。

    第344旅在八路軍總部的直接指揮下,轉戰於晉東北、正太鐵路東段地區。

    1937年11月,師部率第343旅隨總部移至晉南洪洞、襄垣、屯留地區,發動群眾,補充兵員,增建了第343旅補充團。

    1938年2月,為保衛黃河河防及陝甘寧邊區,師部率第343旅轉戰於晉西廣大地區。

    3月2日,林彪負傷離職,由陳光代理師長。

    3月中旬,在午城、井溝地區進行了數次伏擊戰、予日軍一定殺傷。

    9月在汾(陽)離(石)公路之薛公嶺、油房坪、王家池連續伏擊日軍,三戰三捷,挫敗了日軍進犯黃河河防的企圖。

    1938年1月,根據總部指示,第344旅歸第129師指揮,繼續在正太鐵路東段作戰,並增建了第689團。

    3月,第344旅同由第685團第2營擴編成的第115師第5支隊,進至晉東南地區。隨後,配合第129師粉碎了日軍對晉東南地區的九路圍攻。

    4月,第689團及第5支隊在第129師副師長徐向前率領下挺進冀南。

    1939年1至3月初,第344旅配合第129師在冀南粉碎了日偽軍3萬餘人的“掃蕩”。

    11月,第688團奉命由冀南轉赴山東,進至館陶、冠縣等地區,由第129師第386旅旅長陳賡統一指揮。

    1939年2月,第344旅特務團、獨立團進入冀魯豫邊區,4月與當地武裝合編為冀魯豫支隊,轄第1、第2、第3大隊,華卓然為支隊長。

    1940年2月,第344旅編入八路軍第2縱隊。

    1938年7月,第5支隊和第129師的津浦支隊奉命由冀南轉赴冀魯邊地區,開展抗日鬥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