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57章八路軍的誕生(1/3)

    8月1日,毛主席、張聞天致電給同國民黨談判的中共代表周恩來、博古、林伯渠,提出紅軍作戰應堅持以下原則:

    (一)紅軍在整個戰略方針下執行獨立自主的分散作戰的遊擊戰爭,而不是陣地戰,也不是集中作戰,因此不能在戰役戰術上受束縛。

    (二)抗戰開始階段,紅軍以出三分之一的兵力為適宜,兵力過大,不能發揮遊擊戰,而易受敵人的集中打擊,其餘兵力依戰爭發展,逐漸使用之。

    8月上旬,中共中央派周恩來、朱德、葉劍英赴南京參加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國防會議。

    會議期間,國共兩黨代表就兩黨合作抗戰和紅軍改編問題進行了談判。

    周恩來、朱德發表了重要講話,葉劍英作了關於抗日的政略、戰略問題的發言。

    周恩來、朱德、葉劍英在講話中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的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和作戰的原則,指出:全國抗戰在戰略上要實行持久防禦,戰術上應采取攻勢。

    目前主戰場在華北方麵,其他方向如上海、青島方麵也有敵威脅之可能;正麵防禦不可依賴一線及數線之陣地,華北要由陣地戰轉為平原與山地的廣大運動戰。

    第1、第2戰區須培養獨立持久作戰的能力;在敵側麵,則用遊擊戰堅持之。

    他們同時還強調指出,隻有動員全國軍民方可取得抗戰最後勝利。

    8月22日至25日,中國共產黨在陝北洛川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簡稱洛川會議。

    會議通過了《關於目前形勢與黨的任務的決定》和《抗日救國十大綱領》,製定了黨的全麵抗戰的路線和方針政策。

    會議指出:黨的中心任務,是動員一切力量爭取抗戰的勝利。爭取抗戰勝利的關鍵在於發動全麵的民族的抗戰。全麵抗戰的主要精神是打破國民黨的限製,獨立自主地動員和團結全國人民參加抗戰,依靠廣大人民的力量來爭取抗戰的勝利。

    會議決定:在敵人後方放手發動獨立自主的遊擊戰爭,開辟敵後戰場,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

    會議還指出:由於國民黨實行反對人民群眾參加的單純政府包辦的片麵抗戰路線,在今後抗戰過程中,可能發生許多挫折、內部分化、暫時的和局部的妥協等情況,因此,應該看到抗戰是艱苦的持久戰。

    為了更加有效地指揮抗戰,會議進一步健全了中央軍委,由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彭德懷、任弼時、葉劍英、張浩、賀龍、劉伯承、徐向前、林彪11人組成。毛澤東任主席,周恩來、朱德為副主席。

    洛川會議是抗日戰爭中一次重要的會議。

    這次會議及時地指出了國共兩黨兩條不同的抗戰路線的原則區別,製定了黨的全麵抗戰和抗日救國的行動綱領,為實現黨對抗日戰爭的領導,爭取抗日戰爭的勝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8月25日,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宣布中國工農紅軍改編成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朱德任總指揮,彭德懷任副總指揮(同年9月,按抗日戰線序列,又改稱為第18集團軍,朱德、彭德懷分任正、副司令),葉劍英任參謀長,左權任副參謀長,任弼時任政治部主任,鄧小平任政治部副主任。

    第八路軍下轄3個師。第115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第120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肖克;第129師:師長劉伯承,副師長徐向前。每師下轄2個旅、1個直屬團和5個直屬營,全軍共4.6萬人。

    同時,為保衛陝甘寧邊區的安全,成立了八路軍後方總留守處(12月改稱八路軍留守兵團),肖勁光任主任,統一指揮各師留守部隊。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