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56章艱難曲折的談判④(1/2)

    回到延安後,周恩來參加中央關於紅軍改編出動抗日的會議,決定:立即爭取西安行營的同意,將紅軍集中三原改編,編足4萬5千人,3個師以上設總指揮部(將來可讓步為軍部),朱德任正職,彭德懷任副職。

    7月29、30日,北平、天津相繼淪陷,蔣介石終於發表《告抗戰全軍將士書》,聲稱:“和平既然絕望,隻有抗戰到底。”

    形勢急轉直下,民族危亡迫在眉睫,紅軍改編已是刻不容緩。

    周恩來和博古立即趕赴雲陽鎮,出席紅軍前敵總指揮部召開的紅軍高級幹部會議,共議紅軍改編、出動抗日的問題,並同朱德、彭德懷、任弼時等商定紅軍改編中的編製、分布、幹部配備等問題。

    就在此時,葉劍英從西安拍來電報,告訴周恩來,桂係將領李宗仁、白崇禧,川軍將領劉湘將去南京,出席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召開的國防會議。

    蔣介石、李宗仁這對生死冤家都能坐在一起,共議危亡之局,真可謂“兄弟鬩於牆,外禦其侮。”

    周恩來料想中共也將被邀參加會議,為了掌握團結抗日的主動權,他致電毛澤東、張聞天,提出中共應派人參加,爭取公開合法的地位。

    果然,8月1日,毛主席轉來張衝的急電:蔣介石密邀毛澤東、朱德、周恩來速至南京共商國防問題。

    停頓下來的國共談判又峰回路轉,柳暗花明。

    周恩來電複張衝:如開國防會議,則同朱德、葉劍英去;如係談話會,則同林伯渠、博古、葉劍英去。

    張衝立即複電,告訴是開國防會,望毛澤東、朱德、周恩來到南京參加會議。

    南京方麵連日電文,其急迫的心情已是不言而喻。

    在南京舉行的第五次談判,紅軍改編和出動抗日將是最突出的問題,周恩來對此做了認真的準備。

    8月4日,他和朱德、博古、林伯渠、彭德懷、任弼時認真研究和討論後,向中央提出了《關於全國對日抗戰及紅軍參戰問題的意見》和《關於紅軍主力出去抗戰的意見》。

    第二天,周恩來便收到毛主席、張聞天的複電,其中指出,紅軍擔負的是“獨立自主的遊擊運動戰,鉗製敵人大部分,消滅敵人一部”。“在一定地區內協助正麵友軍作戰”。遵循“按情況使用兵力的原則,在此原則下,承認開拔兵力”。

    周恩來和朱德等來到西安後,得知紅軍西路軍的1000多名被俘人員關押在西安,便立即派孔石泉前往了解情況。

    在確認情況屬實後,他立即前往西安行營,直接同蔣鼎文交涉,要求予以釋放。

    當天,便有30名西路軍幹部獲釋,接著又有210餘人獲釋。

    這是一個良好的開端,周恩來滿懷希望和信心。

    9日,周恩來同朱德、葉劍英飛抵南京。

    在南京期間,他們活動頻繁,多次與馮玉祥、白崇禧、劉湘和龍雲等會晤,處於秘密狀態的共產黨,在經曆十年風雨後,終於得以公開活動。

    在國民政府軍政談話會上,周恩來再次闡明中共中央關於對日抗戰的方針意見。

    他指出,當前戰爭中,必須培養出可以獨立持久的能力。

    在正麵防禦上,不可以停頓於一線及數線的陣地,而應當由陣地戰轉為平原與山地的擴大運動戰。

    另一方麵,則要采取遊擊戰。

    朱德也做了發言。

    他們的意見,獲得與會者的好評,對於國民政府製定全國抗戰的戰略方針,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可是,在討論國共合作的具體問題上,蔣介石仍然挑刺,提出種種非議,為7月間就交予的《中共中央為公布國共合作宣言》,他一直不予發布。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