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852章國共第二次合作(1/3)

    1935年11月中國國民黨五大之後,其對外政策開始趨於強硬。中央紅軍撤退到陝北,中央軍勢力進入西南、西北地區,蔣介石此時對統一信心滿滿。

    從1936年開始,國共兩黨就開始了秘密談判,但是一直未有實質進展。1936年雖然中日間未曾發生什麽衝突,但是國內並不太平。

    就在國民政府的建設事業取得重大成就的時候,遠在西北的東北軍開始和中共及紅軍秘密接觸,並逐漸建立友好關係,三位一體的軍政格局萌芽出現。

    楊虎城及其第十七路軍更是早就與中共取得聯係,西北的局勢對國民政府來說越來越不利。

    1936年6月至9月的兩廣事變搞得蔣介石焦頭爛額。

    兩廣事變剛剛平息,綏遠戰事又起,就在這個時候,中共方麵的寧夏戰役失敗,無奈之下西路軍隻得在無援助的情況下向西進軍。

    1936年12月,就在一切看似都平息了的時候,西安事變爆發,蔣介石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

    無論西安事變的爆發原因如何,對於國共兩黨的關係來說,此事變是一個巨大的分水嶺。

    在西安事變解決的過程中,中共方麵在其中進行斡旋,起到了重要作用,中共對蔣的態度也發生了重大變化。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西北的政治、軍事形勢並不樂觀,中央軍幾十個師分成四個集團軍,對紅軍、東北軍、第十七路軍形成圍攻之勢。

    此時張學良身陷囹圄,楊虎城在西安無法完全指揮東北軍,東北軍高級將領王以哲、何柱國、於學忠等人也是舉棋不定。

    在這種情況下,中共為了自身發展考慮、為了抗日救國大業,決定和平解決陝甘善後問題,向國民黨做出適當妥協。

    從1937年1月開始,中共和國民黨方麵進行了長達半年多的談判,曲折艱難,直到抗戰全麵爆發,兩黨談判才取得實質性成果。

    到了1937年9月,國共第二次合作才正式形成。這個漫長的談判過程,對於兩黨的政治智慧來說,都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1937年1月,中共向國民黨做出讓步。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陝甘地區在短時間內維持了三位一體的軍政格局。

    此時中共和楊虎城以及東北軍已經公開接觸,南京方麵對於此種局麵無法容忍。

    早在西安事變發生之時,中央軍樊崧甫部便搶先占據了潼關,此後便牢牢控製著這個戰略要地。

    1937年1月,南京國民政府發布《整理陝甘軍事辦法》,此後中央軍四個集團軍大軍壓向西安。

    麵對嚴峻的軍事形勢,西安方麵開始與南京方麵展開政治談判。蔣介石的態度十分強硬,盡管他會不時釋放一些友好信號。

    但是總的來說,蔣介石對三位一體的局麵是萬萬不能容忍的,他堅決扣留張學良,不許其回到東北軍中。

    與此同時,他還對楊虎城施展多種手段,分化第十七路軍,分化東北軍。

    中共方麵在1937年1月也與國民黨保持著接觸,希望能夠和平解決陝甘善後問題。

    中共希望能夠盡量維持三位一體的局麵。但形勢急轉直下,西路軍慘敗的消息傳來。

    東北軍高層也越來越趨於向蔣妥協,楊虎城騎虎難下。

    恰恰在這個時候,共產國際1月20日對中共的重要指示在1月22日(另說在1月23日)傳來,中共中央在1月24日召開專門會議對此進行討論。

    該指示主要包括兩方麵的內容:一是批評了此前中共中央對蔣介石及南京國民政府的政策,二是建議中共中央在爭取同南京和解的基礎上解決一切問題。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