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88章西北軍(1/3)

    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獨自決定當日下午送蔣介石回南京。

    他以為,這樣做既可以向天下人表明其赤誠之心,又可以挽回蔣的麵子。蔣再放他回來,更可提高領袖威信。

    他毫不顧及個人的安危和東北軍的得失。

    這天下午,周恩來在金家巷東樓。有人報告蔣的住宅門前人來人往。還未搞清緣由,又傳來飛機的聲音。

    周恩來恍然大悟,連說:糟了,糟了,蔣介石走了。

    很快,他又得到消息說:張學良送蔣回南京。

    放蔣的方針本來早已定了,張學良這樣做的用心是好的,但他親自送蔣的決定,又增加了以後事變發展的複雜性。

    對此,周恩來扼腕痛惜,但已不可追回。

    蔣介石走後,許多人以為蔣必定會實現諾言。西安方麵也認為,和平已經實現,紅軍不必繼續南下。

    周恩來尊重友方意見,電告中共中央建議紅軍停止前進;並向楊虎城、王以哲表示:已到非蘇區的紅軍,不侵犯原有的行政係統,不打土豪。

    為了實現團結抗日,中共相應地改變了政策。

    這種改變,以後發展為1937年2月10日致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電中提出的五項要求、四項保證,為國民黨所接受,成為停止內戰、實現第二次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

    周恩來在西安廣泛接觸各方人士,不斷向中央反映他們的要求及自己的建議,對我黨政策轉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蔣介石回到南京後,有三種選擇:一是實現諾言,發動抗戰,允許共產黨公開,讓張、楊繼續指揮東、西北部隊。但他獲得自由後,又不這樣做了。

    二是進攻西安,消滅西北三軍,將中國再次推到內戰的深淵去。

    西安事變教訓了他,他看到民心向背,知道這樣做是行不通的。

    於是,他采取了第三種折衷的辦法:不放棄抗日的旗幟,又不馬上發動抗戰,企圖把共產黨趕回陝北,使東北軍、西北軍脫離張、楊。

    1937年1月4日,蔣介石背信棄義地宣布扣押張學良,並派重兵進攻西安,在擺好陣勢後提出甲、乙兩種解決方案。

    甲案:東北軍駐甘肅,西北軍守渭河以北,紅軍回陝北。

    乙案:東北軍東移安徽、淮河流域,西北軍駐甘肅,紅軍回陝北。蔣力圖以軍事壓迫、政治分化來達到上述目的。

    在軍事力量上,西安三方同南京相比處於劣勢,如果打,隻會斷送已贏得的有利於團結抗日的和平局麵。

    如果三方聯合一致,嚴陣以待,那麽蔣介石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發動內戰。

    因而,在政治上揭露蔣介石的背信棄義,堅持到2月15日就可以利用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呼籲救張,推動抗日。

    這是比較好的對策,但實行這項對策的前提是必須堅持三位一體。

    1月4日,應西安方麵要求,周恩來電告中央令紅軍馳援。同時,他全力支持楊虎城、王以哲指揮部隊,連設七道防線。

    1月8日、9日,紅軍趕到三原、耀縣、鹹陽一帶。雖然紅軍隻有三萬人,但是英勇善戰,威名遠揚,極大地支持友軍,穩定了關中的形勢。

    蔣介石看到三位一體的力量,不敢輕舉妄動。張學良欣慰地說:“沒有想到西安能堅持這麽久,隻要西安能堅持,我就有回去的可能。”

    但是,東北軍、西北軍內部的狀況日趨複雜。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