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87章東北軍(1/4)

    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送蔣介石回南京,從此一去不複返。

    於是轟轟烈烈的壯舉之後便揭開了千古遺恨的悲劇序幕。

    近20萬東北軍群龍無首,並在主戰、主和問題上發生了嚴重分歧,最後竟發展到內部殘殺。

    1937年2月2日,不顧大局的東北軍少壯派應德田、苗劍秋、孫鳴九等人殺死東北軍元老派67軍軍長王以哲,西北總部參謀處處長徐方、副處長宋學禮和交通處長蔣斌等人。

    血案發生後,王以哲的至交、第105師師長劉多荃為了替王以哲報仇,將部隊開進西安搜捕少壯派軍官,誘殺了對促成東北軍聯共抗日有功的旅長高福源,致使內部殘殺的悲劇愈演愈烈。

    危急關頭,中共代表周恩來苦口婆心多方做工作,才避免了事態的進一步擴大。

    1937年3月,東北軍高級將領輕率地接受了蔣介石提出的東北軍東調的“方案”,鑽入了各軍不相統屬、部隊分割使用的圈套。

    東北軍遂東調,分駐豫南、皖北、蘇北地區。

    4月到6月,南京政府對東北軍進行整訓、縮編,化大為小,化強為弱,由每軍四師的甲種軍縮編成每軍二師、每師二旅的乙種軍編製,僅騎兵第2軍保留三個師。

    整編後的東北軍有6個軍:

    即第49軍,軍長劉多荃,轄第105師(師長高鵬雲)和第109師(師長趙毅);

    第51軍,軍長於學忠,轄第113師(師長周光烈)和第114師(師長牟中珩);

    第53軍,軍長萬福麟,轄第116師(師長周福成)和第130師(師長朱鴻勳);

    第57軍,軍長繆徵流,轄第111師(師長常恩多)和第112師(師長霍守義);

    第67軍,軍長吳克仁,轄第107師(師長金奎壁)和第108師(師長張文清);

    騎兵第2軍,軍長何柱國,轄騎兵第3師(師長徐良)、騎兵第4師(師長王奇峰)和騎兵第6師(師長劉桂五)。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東北軍被蔣介石分割使用於各個戰場,逐步被削弱、肢解、消滅,也有一部分在戰場上起義,走向了新生。

    第49軍:1937年8月中下旬,日軍開始沿津浦路大舉南犯。劉多荃率第49軍進駐滄縣及靜海附近。

    8月21日,由日軍第10師團步兵第10聯隊主力組成的右側掩護隊,開始向靜海前進。

    49軍出兵加以阻擊,與敵發生激烈戰鬥。日軍以猛烈的炮火向靜海轟擊,49軍守軍奮力抵抗不支,被迫向南撤退。

    1937年10月底,49軍被調到淞滬戰場。盡管損失慘重,但蔣介石在戰後根本不理睬其整補的要求。

    萬般無奈之下,劉多荃帶著109師師長趙毅親自到武漢去活動,花了好大一筆錢才打通了門路,調來了全部徒手的預5師補充109師。

    預先講好條件,趙毅仍為109師師長,原預5師的團長以上主官全部留任。

    但不久之後蔣介石便借故將趙毅撤職,換上了嫡係李樹德。劉多荃任命的其他東北軍軍官也都被撤換掉。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