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85章國共第二次合作(1/3)

    西安事變發生當夜,張學良急電中共中央請求派代表到西安共商大計。

    12月13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常委擴大會議,毛主席肯定這次事變是革命性的,行動、綱領都有積極意義,並指出我們不是正麵反蔣,而是具體指出蔣介石個人的錯誤,不把反蔣抗日並列。

    17日,中共中央派周恩來、博古、葉劍英組成中共代表團到西安與張學良、楊虎城商談解決西安事變的有關問題。

    在弄清情況後,18日,中共中央以中華民族大局為重,致電國民黨,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五項條件:

    立即召開抗日救國代表大會;自陝甘撤退“中央軍”,援助晉綏抗日前線,承認紅軍和西安方麵的抗日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開放人民抗日救國運動,釋放一切政治犯;實現孫中山先生的三大政策。

    中共中央的態度和主張,得到全國各界愛國人士和許多國民黨上層人士的讚同。

    19日,中共中央召開政治局擴大會議,全麵分析西安事變的性質和發展前途,經過反複研究,確定了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基本方針。

    為製止親日派發動內戰,紅軍主力集中到三原、涇陽等縣,準備配合東北軍、西北軍的軍事行動。

    同時,中共中央致電北方局劉少奇和上海的潘漢年,告知黨的和平解決事變、避免內戰的方針,提出應對措施。

    周恩來等還在西安廣泛接觸了東北軍、西北軍的廣大官兵以及社會各界人士,了解情況,宣傳共產黨團結抗日的方針政策。

    21日,黨中央根據對形勢的進一步分析和了解,提出“扶助左派,爭取中派,打倒右派,變內戰為抗戰”的策略和“爭取蔣介石、陳誠等與之開誠談判”,在對和平解決的條件“有相當保證時,恢複蔣介石之自由”的行動方針。

    12月23日至24日,周恩來作為中共中央的全權代表,參加張學良、楊虎城同南京政府代表宋子文、宋美齡所舉行的談判,並在會談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經過兩天談判,迫使蔣介石作出了六項承諾:

    (1)改組國民黨和國民政府,驅逐親日派,容納抗日分子(2)釋放上海愛國領袖,釋放一切政治犯,保證人民群眾的自由民主權利(3)停止“剿共”政策,聯合紅軍抗日(4)召開各黨各派各界各軍的救國會議,決定抗日救國方針(5)與同情中國抗日的國家建立合作關係(6)實行其他具體的救國辦法24日晚,周恩來會見蔣介石,再次向他闡明中國共產黨團結抗戰的真誠願望。

    蔣介石表示接受談判達成的協議,但要不采取簽字的形式,而以他的人格擔保履行這些條件。隨後,張學良決定盡快把蔣介石放走。

    12月25日,他在沒有和周恩來商量的情況下,親自陪送蔣介石回南京,被蔣介石囚禁。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成為時局轉換的樞紐。它粉碎了親日派和日本帝國主義者的陰謀,促進了中共中央逼蔣抗日方針的實現。

    從此,基本結束了十年內戰局麵①,國共兩黨關係開始改善。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