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82章和平統一(1/3)

    九一八事變,東北淪陷;華北事變,民族危亡!蔣介石以“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拒絕抵禦外敵,繼續鎮壓抗日救亡運動並命令張學良率東北軍、楊虎城率第十七路軍“圍剿”已到達陝北的紅軍。

    把各種要求抗日的力量匯合起來,組成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共禦外敵,這一使命曆史地落在中國共產黨人身上。

    1935年12月,瓦窯堡會議根據日本加緊侵華後中國國內階級關係的新變化,確立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策略方針。

    同時,對張學良、楊虎城及其所部大力開展統一戰線工作,爭取他們停止內戰、共同抗日。

    在楊虎城止園別墅一樓會客廳,楊虎城先後會見過共產黨人王世英、王炳南、南漢宸等人。作為秘密接待處,楊虎城與中共聯絡人員在這裏達成共同停戰、一致抗日的初步意見。

    民族危亡之際,紅軍和東北軍、第十七路軍達成“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三方確定在共同抗日的原則下,各守原防,互不侵犯,互派代表,密切聯係,共同為抗日做準備工作。

    1936年9月1日和17日,中共中央先後向黨內發出《關於逼蔣抗日問題的指示》和《關於抗日救亡運動的新形勢與民主共和國的決議》,提出“逼蔣抗日”的總方針。

    12月9日,西安城內1萬餘名學生舉行請願遊行,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蔣介石指令張學良實行武力鎮壓,張學良趕到西安灞橋勸阻學生。他為慷慨陳詞的學生們的愛國熱忱所感動,答應在一星期內用事實回答他們的要求。

    同日,蔣介石為了加強對張、楊的壓力,宣布派蔣鼎文為西北“剿匪”軍前敵總司令,衛立煌為晉陝綏寧四省邊區總指揮,陳誠以軍政部次長名義指揮綏東“中央軍”各部。

    他的這些部署,既是為了大舉“剿共”,同時也是準備解決張、楊的問題。張學良在12月10日、11日又兩次向蔣介石進諫,竟被蔣介石斥為“犯上作亂”。

    12月11日晚,張學良、楊虎城達成一致,決定實行兵諫。

    當晚,張學良公館西樓燈火通明,一場嚴密的戰略部署後,八項抗日主張也基本草擬。

    “控製西安全城,囚禁國民黨要員。”是夜,楊虎城將軍在新城公館秘密部署後,張學良帶領東北軍重要將領來此匯合,二人共同坐鎮指揮,西安事變一觸即發。

    12月12日淩晨,按照張學良、楊虎城商定的計劃,東北軍一部包圍華清池,扣留了蔣介石。第十七路軍同時控製西安全城,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

    事變發生的當天,張學良、楊虎城等18位高級將領署名發表《對時局通電》,說明在國難當頭的形勢下,被迫發動事變是為了敦促蔣介石進行抗戰。通電提出“停止一切內戰”“釋放一切政治犯”等八項抗日主張。

    扣留蔣介石後,張學良致電毛澤東、周恩來:“吾等為了中華民族抗日利益,不顧一切,今已將蔣等扣留,兄等有何高見,速複。”

    接到張學良的電報後,中共中央緊急開會商定,對張學良、楊虎城積極援助,力促實現抗日主張。

    一麵於15日和19日先後兩次致電南京政府和國民黨中央,提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和具體建議。

    一麵應張、楊之請求,集中紅軍主力南下西安附近的三原、涇陽等地,向東北軍、第十七路軍靠攏,準備隨時迎擊國民黨對張、楊的“討伐”。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