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81章西征戰役(1/3)

    1936年5月東征結束後,為了保衛和擴大陝甘革命根據地,爭取西北抗日力量大聯合,迎接第二和第四方麵軍長征北上,中共中央提出“以發展求鞏固”的方針,決定向西進入甘肅、寧夏邊界地區作戰。

    5月18日,毛澤東、周恩來和彭德懷在太相寺聯名發布西征戰役計劃,由西北革命軍事委員會頒布西征命令。

    西征部隊由紅一方麵軍的第1軍團、第15軍團、第28軍、第29軍、第81師和騎兵團等1.7萬餘人,組成中國工農紅軍西方野戰軍。

    彭德懷任司令員兼政委,聶鶴亭任參謀長,劉曉為政治部主任。

    1936年5月19日,西征紅軍從陝西延長、延川、永坪等地區西進。

    先以紅第1軍團為左路,約8000人;紅第15軍團等部為右路,西方野戰軍總部及紅第28軍、第81師隨右路軍一起行動,約9000人。

    後又以紅第28軍、第81師、騎兵團為中路(又稱北路軍),約2000人。中路軍指揮聶鶴亭(兼)。

    於占彪時任宋時輪為軍長、宋任窮為政委的紅第28軍第251團團長,隨右路軍行動。

    右路軍從延川縣賈家坪地區出發西征,經安塞、保安一線,西出甘寧,挺進三邊(即安邊、定邊、靖邊)。

    紅第28軍部隊從新城堡集結地出發後,直取靖邊和寧條梁,守敵不堪一擊,聞風而逃。

    6月14日,紅28軍副參謀長華卓然率領紅251團星夜馳騁抵達定邊,接著又夜襲定邊城,經過一夜激戰,攻下定邊。然後部隊準備攻打鹽池縣。

    鹽池縣位於寧夏東部,縣城與陝西定邊接壤,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鹽池是西北地區馳名的產鹽地。鹽是當時的一大財富,所以,西征前毛主席說過:“鹽池是打不盡的土豪。”

    攻下鹽池,對籌措革命經費,改善紅軍的後勤供應有著重要意義。

    鹽池也是古長城的一個要塞,四周圍繞著曆經2000多年風雨滄桑的堅固城牆,周圍的沙石草灘,地形平展開闊,少有可隱蔽之處,易守難攻。

    鹽池城裏駐著敵1個騎兵營和1個保安團,具有一定的戰鬥力。

    6月19日,華卓然率領部隊從60多公裏外的定邊城趕到鹽池,當天部隊休整,準備第二天的攻擊。

    20日,華卓然協助軍領導製定了攻城方案,部隊進行了戰鬥動員。部隊於夜間發起進攻,一舉攻克鹽池城。

    此役消滅敵1個騎兵營和一個保安團共500餘人,繳獲戰馬400餘匹和大批軍需物資。

    鹽池的解放,既保證西北根據地的紅軍有了可靠的食鹽供應,又成為後來陝甘寧邊區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個重要來源。

    打下定邊和鹽池後,紅第28軍奉命在這兩個縣駐防。兩個團在定邊,一個團在鹽池。軍部設在定邊。

    在定邊和鹽池駐防期間,部隊在搞好整訓的同時,主要向這一地區的民眾宣傳我黨的抗日主張,宣傳和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政策和民族政策,組織領導群眾建立革命政權和地方武裝。

    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

    西安事變爆發後,紅第28軍調至崇信一帶布防。

    紅軍西征,從1936年5月開始,到11月山城堡戰役勝利結束,曆時半年。

    紅軍西征解放了陝甘寧三省的廣大地區,它使邊區擴展到北到長城,西到環江,南到臨淳,東達黃河的廣闊區域。

    西征勝利結束,三大紅軍主力會師,陝甘寧邊區得到擴大,為即將開始的全國抗日戰爭創造了一個牢固的後方。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