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13章沉重的代價(1/3)

    1934年,中共湘鄂贛省級機關及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主力紅十六師1000餘人在奉新龍門山區,因陷國民黨軍重圍而遭受慘痛損失,師長高永生犧牲,史稱“六七月事件”。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第五次反圍剿鬥爭也宣告失敗,它比中央根據地早三個月進入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時期。

    同年8月,在參加完省委緊急會議後,擔任省委巡視員的方步舟受省委指派,到詠生縣和鄂東南聯係分散的紅軍地方武裝。

    他在詠生縣找到譚鳳鳴率領的獨立營後,與譚率部到鄂東南與紅3師第7團餘部取得聯係,並把獨立營並入第7團。

    隨後他又與省軍區參謀長嚴圖閣所率的部隊在冷水坪會師,共計800餘人。

    9月上旬,省委副書記傅秋濤所率的7人短槍隊趕到,向他們傳達了省委8月緊急會議的精神和關於恢複紅16師的決議及計劃。

    他們一起研究後決定部隊邊打仗,邊擴大隊伍,返回黃金洞地區。

    傅秋濤、嚴圖閣、方步舟等旋即率這支部隊南下,由通山向崇陽、臨湘、平江方向挺進。

    部隊在經過平江的伍公市、新牆、新市街、南江橋等地時,搗毀了許多國民黨區、鄉政府,連續打了幾個小勝仗。

    其中擊潰了敵新7旅一部,在南江橋殲敵駐軍1個排,俘敵七八十人,繳槍百餘支和大批物資,並在沿途動員了許多群眾參軍,部隊擴大到1100餘人。

    1934年11月,鄂東南道委正式宣布恢複紅十六師,部隊共1200餘人,由徐彥剛任師長,方步舟任師政治委員。

    同時,師下還轄1個特務營。

    該月末,在崇陽、通城之間的老虎洞、老鴉尖與國民黨軍的遭遇戰中,省委書記陳壽昌負傷犧牲,部隊減員至700餘人,由方步舟、譚鳳鳴率領到崇陽金塘休整。

    1934年底,國民黨軍為集中兵力“追剿”中央紅軍和紅2、6軍團,不得不暫時放鬆對湘鄂贛邊遊擊區的“清剿”。

    駐紮於這一地區的第26、第50師被調往湘黔邊境,同時其第33師也被北調至湖北陽新、大冶。

    這樣湘鄂贛邊遊擊區的敵情頓時緩解。湘鄂贛省委雖因電台損壞無法與中央取得聯係,不明其中緣由,但明顯感到敵人兵力的減少和“清剿”次數的減少。

    於是,省委抓住這一有利時機,猛烈擴紅。至12月,紅16師又發展到1200餘人。

    1935年初,湘鄂贛省委繼年前1個多月的擴紅運動後,又提出“一二三月擴紅戰鬥計劃”。

    它號召最好的黨員、最好的幹部到紅軍中去掌握部隊,並在前線和後方開展殺敵、擴紅競賽。

    提出“前線消滅兩團敵人,後方動員兩團新兵”、“前方飛兵前進,後方跑步擴軍”的口號。

    地方幹部積極開展擴紅工作,遊擊區群眾踴躍參軍,出現了許多母送子、妻送夫加入紅軍的動人事跡,遊擊區內再度掀起了擴紅運動的高潮。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