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12章陽岩尖戰鬥(1/2)

    紅軍戰史上,主力紅軍曾經有三個紅16師番號,分別是湘鄂川黔蘇區紅6軍團16師、洪湖蘇區紅6軍16師,還有湘鄂贛蘇區紅16師。

    這裏重點介紹湘鄂贛蘇區紅16師,這是一支後來南方三年遊擊戰紅軍在長江以南保存的唯一正規師。

    這個師經曆過的一次重要的戰鬥,就是發生在江西武寧慘烈的陽岩尖戰鬥。

    紅16師的前身是湘鄂贛邊獨立師和紅5軍孔荷寵的第一縱隊,以及與修水、平江、銅鼓等各縣農民赤衛隊合並組建成,後改成紅16軍。

    該軍一開始下轄第七師、第九師,軍長是孔荷寵。

    後來,按照上級將小軍小師改編為大軍大師、取消軍一級編製的要求,湘鄂贛蘇區的主力紅軍紅16軍縮編為紅16師。

    然而,就在剛組建紅16師的時候,由於前任師長兼總指揮孔荷寵錯誤指揮,湘鄂贛蘇區被湘軍分割成十幾塊小蘇區,紅16師因為頻繁作戰實力也嚴重受損。

    在這個時候,上級調陳壽昌和徐彥剛到湘鄂贛蘇區工作,並將軍長孔荷寵調去紅軍大學學習。

    孔荷寵被剝奪了軍權,內心非常不滿。

    此時的紅十六師的重要領導便是陳壽昌和徐彥剛,兩人分別擔任軍區司令員兼師長,湘鄂贛省委書記兼政委。

    他們率領的紅16師的主要活動區域是湘鄂贛邊區,又稱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這裏位於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處的大幕阜山區,大山綿亙數百裏,地勢非常險要複雜,峰巒起伏,溝壑縱橫,古木參天,正是打遊擊的好地方。

    全境縱橫三百多裏,縱長一千多裏,這個地區的人民,一直是在革命的烽火中與敵人進行堅決的鬥爭。

    1934年5月,換新領導整編後的紅十六師在修水隨同湘鄂贛省委機關2000多人移師南下,到五梅山開辟新的蘇區。

    他們途經江西武寧澧溪時,擊潰了敵二十六師一個營。

    當月26日,部隊移師羅溪斜港陽岩尖村宿營時,遭到尾追而至敵人數個團兵力攻擊。

    武寧羅溪鄉斜港陽岩尖,地處在贛北蒼茫的九嶺山中,陽岩尖隻是一座普通的小山峰,它上控沙嶺,下瞰南嶺,扼守著武寧通往靖安的必經之道,地勢十分重要。

    陽岩尖村山峰層巒疊嶂,滿山蒼翠,晴時天清氣朗藍天白雲更見山水美如畫,雨時煙籠青山若隱若現,河水在奇形怪狀的石頭上跳躍、潺潺奔流,靜靜流淌,洗滌悠悠歲月。

    河場亂石圓的、方的,高的、低的,極規則的、不齊整的,平放著的、斜躺著的,應有盡有。

    它們各具形態,有的像獅子,有的像老虎,有的像青蛙,有的像雞鴨……放眼望去,真是一大奇觀,更令人稱奇的是,亂石內部洞壑縱橫,石壁上則藤蘿纏繞。

    在這危急之時,省委書記兼十六師政委陳壽昌、省軍區司令員兼十六師師長徐顏剛、軍區參謀長嚴閣圖等高層領導連夜召開緊急會議,研究戰鬥部署,決定省委機關主力部隊分別從沙嶺、南嶺向靖安方向轉移,留下兩個團阻擊尾追之敵。

    清晨,戰鬥打響了,戰鬥進行得十分慘烈。留下阻擊的兩個團以陽岩尖為中心,南嶺、沙嶺為側翼,憑借有利地形,多次打退敵人的進攻。

    至下午四時,因敵眾我寡,紅軍裝備落後,且彈藥耗盡,紅軍被迫撤向靖安。

    這次戰鬥,紅十六師損失慘重,數百人死傷,團長蔡幫雲、副團長劉濤等犧牲,另一個團長鍾彪被俘。

    紅十六師這次戰鬥損失非常大,兩位主要領導人政委陳壽昌、師長徐彥剛雖然這次脫險,但隊伍已成分散狀態,不得不各自獨立作戰,陷於各個孤立奮鬥的狀態下,在非常困難和最惡劣的條件下長期苦鬥著。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