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711章紅十六師和湘鄂贛邊(1/3)

    湘鄂贛邊蘇區,又稱湘鄂贛革命根據地,位於湖南、湖北、江西三省交界的地方,全境縱橫三百餘裏,縱長千餘裏。

    湘鄂贛邊蘇區的人民群眾,一直是在黨的領導下,堅持與反動派進行鬥爭的。

    早在 1927年毛主席曾親自組織領導過這個地區的人民,舉行了具有偉大意義的秋收暴動。

    彭德懷、黃公略同誌相繼在1928年7月22日舉行了著名的平江起義;1929年12月,陽新、大冶舉行了兵暴。

    1930年8月,十餘萬工農群眾配合中央紅軍攻打長沙,在這裏也開展了打土豪、分田地運動。

    當時這裏是中央蘇區的一個重要戰略支點,當敵人向江西中央蘇區進攻的時候,它可以牽製武漢、長沙、南昌敵人的兵力。

    而當中央紅軍主力長征北上抗日的時候,它可以牽製、拖住敵人的部分兵力,配合紅軍長征。

    因此上它對湘贛、湘贛西、鄂豫皖等蘇區的革命鬥爭,同樣可以起到互相策應、互相支援的作用。

    正由於它對敵人威脅很大,敵人把紅色的湘鄂贛邊看成是眼中釘,對該區的“清剿”也就非常頻繁。

    堅守在湘鄂贛邊蘇區的紅十六師的前身是紅十六軍。

    1930年7月,由湘鄂贛邊蘇區的紅軍和平江、修水、銅鼓等地的工農地方武裝根據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改編成紅十六軍,屬紅三軍團。

    1933年6月紅十六軍取消了軍一級編製縮編為紅十六師。師長為高詠生、政治委員溫錦惠。

    紅十六師下轄46、 47、 48共三個團。

    1934年6月湘鄂贛省委書記兼湘鄂贛軍區政委的陳壽昌兼紅十六師政委。

    1934年6、 7月間在一次護送湘鄂贛省委機關轉移到修銅宜奉邊開辟根據地時,紅十六師在修水畫坪蘇區被敵人包圍,在向龍門山區突圍中,損失嚴重。

    紅十六師師長高詠生犧牲。省委後來稱這次損失是“六、七月事變”。

    此後省委機關和紅十六師剩餘部隊被迫遷回湖南省平江縣的黃金洞休整。

    這時敵人更加瘋狂地對湘鄂贛邊蘇區、遊擊區發起進攻。敵人主要采取堡壘戰術層層封鎖我湘鄂贛邊蘇區。

    敵人一般都在戰略要道,重點地區,高山隘口,城鎮和重要村莊,分兵把守。

    敵人以堅固的碉堡為依托大規模的向蘇區進攻,每年數十次每次七、八或十幾天。

    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頭紅十六師和省委機關退回到黃金洞,恰恰又與黨中央失去了聯係。

    在這嚴酷的環境下,紅軍戰士常常吃不上飯,缺衣少藥。白天要隱蔽,晚上要行軍轉移。

    但紅十六師並沒有因此而倒下,他們在蘇區群眾的幫助下,繼續堅持武裝鬥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