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99章紅二十八軍③(1/2)

    這就意味著,紅二十五軍長征後,留在紅二十八軍的原鄂豫皖蘇區的師級幹部的比例,要遠遠高於長征遠去的紅二十五軍。

    他們已經有了指揮上千兵力作戰的實戰經驗,指揮能力強。

    高敬亭大膽地使用了這筆“寶貴財富“,把省委和紅二十五軍“肅反“時期貶下的人才基本都用了。

    如林維先、丁少卿都是紅二十五軍在陶家河時“肅反“下來的,這一點,應該說高敬亭還是有其高明之處的。

    紅二十五軍留下的師級幹部,全部被高敬亭所重用。在這批有指揮經驗的幹部帶領下,紅二十八軍部隊的整體素質有了很大的提高。

    紅二十八軍沒有設參謀部,可是他有林維先、丁少卿等幾個強有力的參謀。

    中共另一位軍事家葉劍英說過,培養一個參謀不容易,參謀強了,司令部就強了,司令部強了,指揮就靈了。

    沒有優秀的中下層幹部和優秀士兵,同樣不能形成戰鬥力。

    經過多年紅軍革命,紅二十五軍走時丟下三千餘名幹部、戰士,包括傷病員和地方武裝人員。

    盡管紅二十八軍指戰員最初對紅二十五軍離去有所不適,但是,從紅四方麵軍到紅二十八軍時期,鄂豫皖紅軍曾多次進行這樣那樣的大規模流動和改編。

    他們當中有不少的幹部、戰士,曾先後在紅四方麵軍、紅二十五軍、紅二十七軍、紅二十八軍幾個部隊中幹過。

    漆德慶,他是紅四方麵軍的,紅四方麵軍西征時他因負傷留下。紅二十五軍時,他是班長,在英山陶家河戰鬥後護送傷員,又沒有跟上大部隊。

    他現在留在了紅二十八軍任特務營機槍排排長。這就使得這支看上去經曆比較複雜的部隊,能夠比較快地習慣了需要根據形勢變化而隨機應變的遊擊戰爭規律。

    這是一批經過戰爭考驗對黨無限忠誠的紅軍戰士,他們在戰爭中學習戰爭,成為駕馭戰爭的行家裏手。

    新中國成立後授銜,紅二十八軍中來自紅二十五軍係統的,就有林維先、梁從學兩位中將。

    還有十六位少將在紅二十五軍戰鬥過,他們是鄧少東、鄔蘭亭、李士懷、李長如、李世安、李世炎、肖選進、餘明、汪少川、張宜愛、陳祥、羅厚福、黃仁廷、詹化雨、蔡炳臣、熊挺。

    第三筆財富是紅二十五軍還留下十幾塊大大小小的根據地,特別是臨走時在英山、太湖交界的陶家河創建的新根據地,使紅二十八軍建軍有了基礎。

    所以,第三次建立的紅二十八軍,這個初生牛犢就特別能戰鬥。

    他們準備像紅四方麵軍、紅二十五軍一樣,開始在大別山中戰鬥、生存,冒著各種危險,讓軍旗飄揚在大別山上。

    歲寒,然後知鬆柏之後凋也。雖然還是個寒凝大地的嚴冬,可是2月4日,立春之後,季節已走向春天。鄂豫皖蘇區的革命鬥爭也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階段。

    往年的大別山,春節後是“耍正月,鬧二月,瀝瀝落落到三月“。

    在吃著一年中最好的食物、烤著大樹根子火、喝著小米酒的同時,還要開始一年中最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

    各村的舞龍、舞獅子、撐旱船、踩高蹺、倒七戲、黃梅戲班子也空前活躍,走村串戶演出。

    這樣鬧騰到三月,鑼鼓、嗩呐聲逐漸息了,莊稼人就開始張羅著春耕,為一年的生計忙碌了。

    可是現在這一切都成為奢侈的記憶了。

    紅二十八軍成立後,高敬亭正準備在皖西南的太湖、潛山、黃梅、廣濟、舒城一帶開展遊擊戰爭。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