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56章雄師鐵軍紅五軍團(3/3)

開啟AI情感朗讀功能。歡迎大家點擊體驗!

    1933年1月8日,該軍團副軍團長兼參謀長趙博生在金溪黃獅渡戰役中英勇犧牲,中央人民政府為此將寧都縣改為博生縣,並在紅都瑞金葉坪建博生堡以示紀念。

    寧都至今還有趙博生烈士陵園及趙博生墓,原來的起義舊址成“寧都起義紀念館”,收藏了有關紅五軍團的各種資料,寧都的博生路是目前該縣最繁華的街道之一。

    長征中,紅五軍團的行軍序列一直在最後,主要負責抗擊敵軍追兵,掩護紅軍主力北上。

    一路上,紅五軍團以頑強的阻擊和悲壯的犧牲為自己贏得了聲譽,“鐵流後衛”成為紅五軍團的另一稱呼。

    紅軍隊伍中流傳著這樣一句話:“紅一軍團打先鋒,攻無不克;紅五軍團殿後,守無不固。”

    在湘江血戰和金沙江阻擊戰中,紅五軍團竭力阻擊數倍於己的追兵,不顧自己時刻麵臨與主力失去聯係,甚至全軍覆滅的危險,擊退並遲滯了國民黨軍隊的行動,保證了紅軍主力和中央機關的安全,留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湘江戰役中,為確保中央紅軍順利渡過湘江,軍團長董振堂臨危受命,率部同蜂擁而至的敵人殊死激戰,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然而,負責殿後的紅五軍團三十四師,被敵軍阻隔在湘江以東,陷入重重包圍。

    三十四師麵對4個師的敵人孤軍作戰,6000多名官兵大部分壯烈犧牲,師長陳樹湘在率部突圍時腹部中彈。被俘後,他從腹部的傷口中拽出腸子絞斷,壯烈犧牲,年僅29歲。

    中央紅軍巧渡金沙江時,紅五軍團奉命在石板河阻擊追兵。他們在崇山峻嶺中與敵人奮戰三晝夜,像一個“鐵閘”一樣,緊緊把十多萬國民黨“追剿”軍堵在了僅有的一條道路上,保證了黨中央的安全。

    紅軍主力渡江後,紅五軍團交替掩護撤離了石板河,順利渡過金沙江。

    完成渡江後,他們鑿沉了渡江的7條木船,對尾隨而來的敵人關上了追擊的大門。

    1935年6月,紅一、四方麵軍會師後,紅五軍團改稱第五軍,董振堂任軍長。

    1936年10月,他們編入西路軍,渡黃河西征執行寧夏戰役計劃,參加了攻占山丹、臨澤、高台等縣城的戰鬥。

    1937年1月12日,第五軍在甘肅高台遭到十倍於己的國民黨軍包圍進攻,全軍將士在董振堂的指揮下誓死堅守高台,血戰七天八夜,戰至最後一人一彈,終於寡不敵眾,董振堂及3800多名紅軍戰士全部壯烈犧牲。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
點擊添加LINE 微風小說官網賬號
(可催更及找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