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27章 黑瞎子溝(2/2)

    對長征的第二階段,也就是從進入貴州到占領遵義城這一階段,陳雲認為取得了四個勝利:

    一是拋棄了過去“直線”行軍的做法,轉而采取了比較靈活機動的行進方式。由於策略改變,前進比較順利,打進了貴州,攻占了遵義城。

    二是在當地招募了新兵,擴充了隊伍。

    三是在遵義城成立了革命委員會,建立了地方革命政權。

    四是在遵義舉行了擴大的政治局會議。

    在談到遵義會議時,陳雲著重指出:“我們在這次會議上糾正了第五次反‘圍剿’最後階段與西征第一階段中軍事領導人的錯誤……這些錯誤得到了徹底糾正。建立了堅強的領導班子來取代過去的領導人。黨對軍隊的領導加強了。我們撤換了‘靠鉛筆指揮的戰略家’,推選毛澤東同誌擔任領導。”

    緊接著,陳雲又詳細介紹了紅軍搶渡金沙江、占領婁山關、強渡烏江與大渡河等一係列戰役取得的勝利。

    之後,他又闡述了為什麽紅軍的條件如此艱苦卻總能達到自己的目標,其最根本的原因在於紅軍指戰員的“英雄主義精神”和“黨的正確領導”,以及“正確對待群眾和得到群眾的支持”。

    同時,他還特別強調:“這三個基本特點,就是我們紅軍不斷取得勝利的保證。”

    陳雲自豪地向共產國際介紹,“我們的黨當然犯過某些錯誤,但它用自己的力量糾正了。像陳獨秀、李立三、瞿秋白犯錯誤時期需要共產國際出麵幹預的情況,再也不會有了。目前,我們黨在新的情況下能夠自己提出新的任務”。

    “我們黨能夠而且善於靈活、正確地領導國內戰爭。像毛澤東、朱德等軍事領導人已經成熟起來。我們擁有一支真正富有自我犧牲精神、英勇無畏、為實現共產國際總路線而鬥爭的幹部隊伍”。

    通過陳雲的匯報,共產國際了解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革命的真實情況,增加了對毛澤東為首的中國共產黨領導人的了解和信任。

    共產國際因而迅速轉變了態度,明確表示支持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內的領袖地位。

    1936年,共產國際機關刊物《共產國際》第一、第二期合刊上發表了《中國人民領袖毛澤東》一文,稱讚毛澤東有“鐵的意誌,布爾什維克的決心,英勇無畏的精神,是革命名將和政治領袖的無限天才”。

    陳雲詳細、客觀的報告,使當時業已很長時間沒有得到直接來自中共中央消息的共產國際有機會正確了解中國共產黨以毛澤東為代表的富有實踐經驗的領袖群體,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同時,對中共中央在以後同張國燾的鬥爭以及後來幾年內取得共產國際的支持,也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這是中國共產黨高層領導最早係統地向世界闡述長征過程的報告。

    陳雲的這個報告,不久被人整理成題為《英雄的西征》的文章,以他在莫斯科的化名“史平”的諧音“施平”署名,於1936年春發表在共產國際機關刊物《共產國際》雜誌(中文版)第一、二期合刊上。

    這是在世界革命陣營內,最早宣傳紅軍長征的文獻,成為後人研究長征和遵義會議曆史的最珍貴資料。

    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注①陳雲(1905年6月13日-1995年4月10日),男,漢族,上海青浦人,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傑出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開創者和奠基人之一,黨和國家久經考驗的卓越領導人。陳雲在上個世紀30年代初就擔任黨中央的領導工作,曆任東北財政經濟委員會主任、中華全國總工會主席、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是以毛澤東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和以鄧小平同誌為核心的黨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 本章已閱讀完畢(請點擊下一章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