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27章 黑瞎子溝(1/2)

    封天宇和胡杏兒悄悄地幹掉了敵人的炮兵,解救了正在受到攻擊的抗聯軍隊,同時也讓自已脫離了險境。

    到達哈爾濱後,中國共產黨派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的工作人員己在哈爾濱等候。

    李介生與他接上關係後,即被安排坐火車經西伯利亞去蘇聯。

    臨分別時,李介生緊緊地握住林欣兒的手,感激地說:“謝謝你們,欣兒同誌!”

    林欣兒謙虛地說:“謝什麽,這是我們的職責!”

    林欣兒知道中央領導層裏並沒有一個叫李介生的,此時她多想問一下這位領導同誌的真實姓名。但堅強的黨性告訴她:你不能!這是黨的紀律。

    其實這位化名李介生的中央首長,即是陳雲①。

    1935年7月初,陳雲幾經周折終於抵達上海。他化名“李介生”秘密住進位於當時法租界天主堂街(今四川南路)新永安街的永安旅館。

    陳雲這次回上海是作為中共中央的代表,領導恢複我黨在國民黨統治地區的地下組織。

    同時設法同共產國際取得聯係,向共產國際匯報中共中央和紅軍的近況,尤其是遵義會議的情況。

    陳雲抵達上海後才發現,此時的上海已經與以前的情況大不相同。

    不僅白色恐怖更加嚴重,而且中共上海中央局接連遭到三次大的破壞,損失十分嚴重。

    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知道了陳雲到了上海,也知道上海白色恐怖嚴重,認為上海環境十分險惡,在上海十分冒險。

    於是決定請陳雲、潘漢年等人盡快赴莫斯科。

    由此,1935年8月上旬,陳雲與陳潭秋、曾山、楊之華、何實嗣(何叔衡之女)等人在林欣兒的掩護下到達哈爾濱,從那裏改乘火車經西伯利亞於9月上旬抵達莫斯科。

    潘漢年則於8月下旬,化名“水番三郎”乘蘇聯貨船“東方號”離開上海,9月下旬抵達莫斯科。

    陳雲在上海住了大約一個半月,《隨軍西行見聞錄》就是陳雲在上海尋找地下黨組織關係和等候去蘇聯的一個多月時間裏寫下的追述紅軍長征的文稿。

    為了便於公開發行與流傳,他以“廉臣”為筆名,假托一個被紅軍俘虜的國民黨軍醫的口吻,向世人第一次生動細致地記述了紅軍長征的曆程,描寫了紅軍領導人同群眾的密切聯係。

    陳雲一行到達莫斯科之際,正是共產國際急切盼望了解中國共產黨情況之時。

    因此,陳雲的到來使在莫斯科的中國同誌和共產國際執委會的領導人非常興奮。

    陳雲一行抵達莫斯科後,立即受到了蘇聯領導人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羅希洛夫等人的接見。

    這時,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剛閉幕不久。由於共產國際與中央紅軍已長時間失去聯係,陳雲便借此機會在10月15日召開的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會議上,向斯大林和共產國際領導人詳細地匯報了紅軍長征和遵義會議的情況。

    陳雲在報告中,把紅軍長征分為從江西到貴州、進入貴州到占領遵義、攻下遵義到渡過金沙江和過江之後四個階段。

    在談到第一階段時,陳雲著重指出,紅軍在取得突破國民黨軍隊四道封鎖線勝利的同時,已經明顯地察覺到純軍事性質的錯誤。

    他說,“我們仿佛總是沿著一條在紙上畫好的路線,朝著一個方向直線前進……結果,我們無論走到哪裏,到處都遇著敵人迎接”。

    由此,“我們對此前‘靠鉛筆指揮’的領導人表示不信任”。

    在黎平,領導人內部發生了爭論,“原來的領導人堅持直線前進的做法,認為此後也必須照此辦理。我們堅決加以反對……全體紅軍將士都主張應該突破薄弱環節,朝著敵方較弱而紅軍可獲得新的兵員補充的地方前進。這場爭論以決定改變原來的方針而告結束”。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