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馬金戈

第609章 營救行動(1/2)

    山王崗位於四川省瀘定縣興隆鎮的大渡河東岸,是瀘定縣與滎經縣的界山,屬於邛崍山脈綿綿群峰中的一座。

    而邛崍山脈是大渡河和岷江水係的分水嶺。

    由於該山海拔高,落差大,隔絕東西交通,因此也成為古代漢民族與少數民族的重要分界線。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旄牛道就是內地連接西南邊陲的主要道路,而此古道通往大渡河,要翻越最高的山就是山王崗。

    此道的形成早於後來的茶馬古道,其線路從雅安的滎經古城出發,經花灘、三合、九把鎖、山王崗、化林坪、沈村至大渡河。

    秦滅蜀以前,巴蜀為楚人控製,公元之前613—590年間,由楚莊王的後裔,在嚴道縣建立一個岷山王國,是楚王派駐嚴道管理西南邊陲金礦的總管。

    當時楚國已有大量黃金在市場上流通,這些黃金又是從哪裏來的呢?

    中國古代盛產黃金的地區有三:

    其一是旄牛地區的麗水(在今金沙江和雅礱江流域);

    其二是雲南的金寶山和長傍川、三麵山;

    其三是西藏地區。

    嚴道的地理位置正好處於盛產黃金這三點之間,在此設立金礦的總管,恰到好處。

    楚人又可通過水路,從青衣江、岷江、長江,把黃金很方便運輸到楚國。

    楚人為了管理和運輸黃金,必定會要開鑿一條通達這三個地區金礦的“國道”。

    較為合理的路線就是經嚴道翻越邛笮大山,到達大渡河。

    再分南北兩條路線:南路可達邛都(西昌)至雲南,北路經今瀘定、康定進入西藏。

    從此以後,春秋戰國時期至隋朝約八百年時間內,旄牛道在為各王朝開拓邊疆、治理邊疆、運輸物資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位於滎經縣城西十四公裏東漢時期的《何君尊楗閣刻石》,就記錄了當時蜀郡太守整修旄牛道之事。

    旄牛道道路艱險難行,西漢宣帝時益州剌史王陽途經邛笮九折阪時,因路途險峻,感歎身體是父母給的,何苦在這裏斷送,不如回家孝敬父母,後推有病辭官而去,史書稱之為孝。

    到了漢元帝時,也是益州刺史的王尊,也途經九折阪,隨從說,這就是王陽畏途的九折板。

    王尊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為履行朝廷的使命,打馬驅車經過了九折阪,史書稱之為忠。

    九折阪成就了“孝子回車,忠臣叱馭”、“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典故,名垂天下,頌揚千古。

    到了隋唐以後,為了加強通往西南夷道路,逐漸開掘出和川道與始陽道。

    和川道就是今天從雅安、飛仙關、始陽、天全、紫石關、兩河口、昂州河、嵐安一線到達大渡河。

    始陽道從始陽、新添、滎經、凰儀、清溪、富莊、宜東、三交、飛越嶺、化林坪、沈村一線到達大渡河。

    相比旄牛道而言,這兩條道相對平緩,沒有那麽艱險,而成為以後各朝代都在使用的道路。

    從此旄牛道銷聲匿跡於曆史深處,以至於後來很多史書將始陽道說成是旄牛道,還把體現忠孝經典地點“九折板”說成在始陽道上。

    而事實上從始陽道翻越大相嶺的道路,雖然有邛崍關、二十四盤等所謂險要的地方,但實地走走就知道,此路段並非曆史上說得那樣艱險,根本沒有生命之危。

本章尚未完結,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加入書架